我与“陈奖”|金波:走近陈伯吹先生
被誉为“东方安徒生”的陈伯吹先生是从宝山走出的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以著名作家名字命名的儿童文学奖项,“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是我国目前连续运作时间最长和获奖作家最多的文学奖项之一。从“儿童文学园丁奖”到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再到“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栉风沐雨一路前行,40年来,“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不仅繁荣了中国儿童文学出版和创作,也助推了中国儿童文学站上世界的舞台,向世界展示文化自信。
值此文学奖创立40周年之际,宝山融媒联合新民晚报·夜光杯,推出“为小孩子写大文学”——“我与陈奖”系列访谈,特邀陈伯吹先生家人、与“陈奖”有交集的著名作家、历届儿童文学奖获得者和文学奖评委代表等,共同纪念这位为小朋友写“东方童话”的大作家,回顾“陈奖”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们也期待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能够越办越好,让更多好作品飞入万家点亮童心。
走近陈伯吹先生
文/金波
我常常怀念我们儿童文学界那些前辈们,陈伯吹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在怀念之中,我深感越来越亲近他。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我渐渐的老了,而他不会再老了。但是,不仅仅如此。我怀念他,离他更近,怀念的内容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丰富。
《昆虫印象》
作者:金波
刊登于《少年文艺》2017年第8期
我和陈伯吹先生不住在一个城市里,应该说交往不算很多。但是,在那个时候,我每次去上海开会,必定会见到他。我记得有一次开会,还有幸与陈伯老同居一室,也便有了一次更随意,更畅快的聊天。他谈他的青年时代,谈家庭生活,甚至谈到他不怎么喝茶,喜欢喝白开水。那样的交往,敬重之中又多了许多亲情。
有一段时间,他每年冬天都来北京避寒。我曾两次和朋友一起去他的寓所探望。记得临告别时,他还每人送一包糖果给我们。接受这样的礼物,又让我有回归童年的快乐和惊喜。
图片说明:青年时代的陈伯吹
还有一次,他来我居住的小区,去看望和我同住一个小区的老作家柯岩,柯岩邀我陪坐。记得那一天谈到将近黄昏,我们想给他叫一辆出租车,他执意不肯,坚持要坐公交车。我只好领他去公交车站,直到送他上了车,目送车开走了,我才转身回家。那时天色已晚,我一直有些不安。
图片说明:1985年,陈伯吹、吴鸿志夫妇与小朋友在一起
陈伯老一生对儿童文学的贡献,影响着我们几代作家。他不仅在心灵上贴近儿童,而且作为一种修养,同样影响着我们。
图片说明:金波先生为读者朋友在书上签名
我深深地领悟到,陈伯吹先生不因为小读者的年龄幼小,文化水平不高而轻视儿童文学。恰恰相反,他的这一文学主张蕴蓄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和高尚的情操。
图片说明:陈伯吹手稿
在和他的交往中,他在生活的细节之中,永远以蔼然仁厚和浑朴天真的姿态感动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四十年来,我们以他的名字设立“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不仅是儿童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方式,也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方式,是我们用写作走近先生的一种方式。
是的,我的每一次获奖,都是一次离陈伯老更近的时候,我都会与他私相款语:我是不是写的更好一些了?我长大了,长老了,我的文学是否也长大了些,成为了给儿童的那种“大文学”了?
我也希望,我们每一个获奖作者,当你领取这份荣誉和快乐时,你就是踏上了一条通往“大文学”的红地毯。你是走向一种新的召唤,许下一个新的诺言:一代代孩子在长大,我的一本本书也在长大,我和我的书,会走进“大文学”的光照之中。
金波儿童诗选
文字优美,感情充沛,富有童真童趣,邀您一同欣赏。
(来源:上海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