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上南东校:校长谈德育-文明礼仪书写青春正能量
上海市上南中学东校校长 徐伟
上海市上南中学东校历来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浦东新区文明校园和区行为规范示范校,学校本着“规范行为、培养习惯、提高素质”的原则,以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实现规范行为于外,陶冶心灵在内,知行合一,用文明礼仪书写上东学子青春正能量。
一、宣传氛围人文化
1、注重校内外硬环境建设和管理,创设健康和谐的育人氛围。一个个橱窗精美的宣传版面,走廊上、绿化中一处处规范礼仪的温馨提示,处处体现着“积善博学明理笃行”校训的本真。“让学校的墙能说话”,使学生规范行为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熏陶感染而成。
2、积极开展校内外软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学校历史文化的积淀和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促进学生的行为与学校的环境得到“双赢”。各班温馨教室建设“一班一品”特色创建使班级文化氛围更体现班级精神,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主动、自主参与到礼仪规范养成的全过程。
二、教育内容形象化
1、教师垂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升旗仪式,整齐而严谨的教师队伍与学生一同目送国旗冉冉升起。校园里随处可见师生互致问候,从而达到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的效果。
2、学礼促行
(1)针对性地分阶段、分层次实施。年级组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制定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和措施;组内各班班主任根据针对班级实际确定主攻方向,使学生文明行为要求具体化、目标化,如制定出适合班级实情的《班级文明公约》,强化落实,反复训练,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
(2)课题引领,在持续推进的《深化初中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区内涵发展项目、区德育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训相融合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创设并构建了学生文明行为规范校本教材,自编了《礼仪教育手册》,对“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等进行培训及评比,使学生在形象化的显性教育中得到行为内化。
三、礼仪行规途径多元化
1、学科渗透
学校的行规礼仪教育渗透在学科教育,使行为规范的训练与美的创造相结合,实现善待人、勤思学、冶情操。如在语文课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入了传统礼仪中的尊称和谦称的概念。作者写到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太丘”是用官名称呼陈寔,是对他的一种敬称;友人所问的“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元方回答时的“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君”则是对父亲友人的尊称。了解这些称谓,分清谦称、敬称、尊称,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物的尊卑贵贱和人物之间的远近亲疏的关系,正确地理解作品所表现出的人物的爱憎之情和作者的立场、观点,还有利于学生注意自身在与人交往时的称呼礼仪。
2、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
预备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暨军训活动就开展进校礼仪和一日常规的集中强化训练;新学年开学预备、初一年级学生开展文明行为规范诵读,根据每月行规教育目标,结合班级实际,主要通过班队会、放学会等进行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初二、初三年级学生有针对性地找出本班行规养成的薄弱方面,利用专题教育课、班会课开展讨论、演讲、辩论,进行学生行为规范操练和提升。
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
学生处结合每月的主题活动,进行现场教育。采取提前宣传公共场所礼仪(参观礼仪、欣赏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组织学生自主管理,加强检查监督,最后进行“公共礼仪之星”评比发奖。这样教育效果非常好,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学校利用中午或班会课时间分年级组织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和训练,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不同角色在不同场合中的礼仪,注重礼仪的体验和训练,加强规范要求,进行现场训练和展示,分年级进行评比。预备年级主要开展进校礼仪、升旗仪式礼仪、上课礼仪、下课礼仪、进办公室礼仪、就餐礼仪、仪态仪表礼仪教育;初一年级则开展欣赏礼仪教育、公共场所礼仪和涉外礼仪教育和训练等等。
4、发挥家庭和社区教育的作用,延伸礼仪教育
开办家长学校,多手段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矫正;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时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交流,从而最大限度落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使礼仪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
在持续孝敬教育的同时,全面开展家庭礼仪教育活动。如:开展“孝敬父母日”、“当一天家”、“重阳节拜访一位老人”等活动。
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讲,他们有天赋有志向,我们坚信应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发挥锻炼才能的机会,因为一个人光有天赋和志向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践不可能闪烁出只有经过锻炼才会放出的灿烂星光。多年的实践证明,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是学校加强德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应该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