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省份完成计生条例修改,儿童蓝皮书: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8月份以来,上海、北京、浙江等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完成省级人口计生条例修改,延长产假、增设育儿假等措施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微博、知乎、B站、抖音等网络平台,广大网友呼吁:除了完善假期等措施,未来城市建设发展还应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今天,中国儿童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1)》指出,今年正值“十四五”开局起步,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加强儿童保护法规建设、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儿童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蓝皮书指出,在国家宏观政策体系中,要优先考虑儿童发展议题,进一步完善儿童福利体系建设。相关研究表明,加快建立面向全体儿童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和保护制度,是维持人口均衡增长、有效应对老龄化的关键。
蓝皮书称,应将儿童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和工作部署中,增加儿童优先的衡量指标和具体措施。推动建立儿童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充分发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困境儿童分类和保障范围,逐步建立健康营养、安全保障、托幼一体化照护服务等综合儿童福利服务保障体系。此外,应加快优化儿童福利保障资金配置结构、培育基层和专业人才队伍。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蓝皮书就此指出,未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构建儿童友好的政策体系,二是推动儿童友好宣传倡导,三是推进儿童友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具体说来,就是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融入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推动相关部门在完善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和部署工作各环节落实儿童友好目标。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年度预算。引导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发展面向儿童的公益慈善事业。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离不开社会观念的转变。应全面加强儿童友好理念的宣传力度,鼓励创作符合儿童特点的优秀文化产品,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同时,积极引导儿童和家庭参与公共议事,形成促进儿童参与的长效机制。还应推进城市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改善儿童出行安全体验。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培育,相关部门要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家长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