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融合视角聚焦全媒体传播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出大招

来源: 东方网 时间: 2021-12-11 09:39:11

来源:东方网作者:文/董偲 图/薛伊汝等

图片说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会场

东方网12月10日消息:“全媒体传播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全媒体传播的创新研究也必然是业界学界亲密无间,教学相长知无不言,科技文化学无止境……”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董事长朱自强坦露了他对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的理解,也为新成立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中勾勒了定位和目标。

图片说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董事长朱自强与首席研究员高峰等为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揭牌

据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始终关注全媒体传播领域的新动向和新趋势,不仅创立了国内首家新媒体艺术学院,还于12月9日正式成立校级的“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专注于全媒体传播领域各类创新模式和趋势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及产学研联动。同时,研究中心也组建了覆盖新闻媒体、内容创作、生态平台、学术机构四方面的学术委员会,聚集起三十多位在全媒体传播各个领域的领军从业者和专业研究者。

图片说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董事长朱自强致辞

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董事长朱自强表示,在当下全媒体融合的语境中,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媒介融合正由趋势变为现实,从微观的传播符号与报道形态,到宏观的营运模式与产业生态,全媒体传播的创新研究在这个背景下既承担了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的责任,也肩负了产学研一体化赋能行业、服务社会的使命。

图片说明:新华社原副社长、东方智库首席研究员、东南大学资深教授周锡生云致辞

新华社原副社长、东方智库首席研究员、东南大学资深教授周锡生通过视频连线致辞,表达了他对研究中心的殷切期待。他指出,上海在新闻事业、传媒产业和全媒体生态矩阵的创新探索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全媒体传播是社会经济文化随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形态和特征会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内容永远是全媒体的生命力

图片说明: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新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汪建强介绍中心概况

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新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汪建强在介绍中心概况时表示,中心成立初衷是希望整合全媒体传播相关的各方面主体力量,聚焦最新趋势,汇聚不同视角,创新解决模式,将实践与研究有机融合,将研究与教学有机融合,将校内与校外有机融合,搭建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创新研究平台和关键人物社群。

图片说明: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及与会嘉宾合影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校周斌、校党委副书记俞振伟、校纪委书记唐余琴等为首批聘任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首席研究员、高级研究员等授予聘书。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新媒体艺术学院广编专业学科带头人孙智华教授介绍,中心的学术委员会既阵容强大又面面俱到,不仅邀请到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高峰、新民晚社原党委书记/社国顺这样的业界前辈,也请来复旦大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复旦大文化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这样的学界翘楚,还吸引到字节跳动、哔哩哔哩、第一财经、唯众传媒、混知文化等这样的生态平台和内容创作领军机构负责人共同加盟,力求实现全媒体传播从业者和研究者的无缝链接和有机融合。

图片说明: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孙智华教授主持

在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与会嘉宾围绕全媒体传播的新趋势和中心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图片说明: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现场

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高峰提出,当下传统媒体要保持审美传统和思想性,不简单将目光盯着“争流量”和“图快捷”上,从做减法上形成转型的聚焦策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坦言,我们要充分相信如今的中国青年,他们有自己的精神、基石、体系,在日益成熟的全媒体素养和公共外交意识中,向世界准确、自信、从容地表达自己,讲好中国故事。新民晚报原党委书记朱国顺将全媒体传播形象地概括为四个“于”始于2012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变于人人传可传播,胜于全媒体传播,归于国际话语权和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复旦大学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认为,跨国界、跨政体、跨语言的要素正深入跨文化传媒体系中,全媒体传播的“组合拳”在路径上有大量创新的空间和机遇。

图片说明:全媒体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现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主任邓建国、第一财经电视总监汪钧,哔哩哔哩副总裁邓博仁、唯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杨晖等分别根据各自的经验和认知,分享了对全媒体传播趋势的看法,并提出了研究中心进一步聚焦的议题和常态化运作的大量建议。

标签: 视觉艺术 上海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