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如何构建思政课一体化?教育领域专家探讨现实困境破解思路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现实困境如何破解?怎样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长三角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论坛上,各界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各抒已见展开探讨。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表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有一个系统的观念,重点聚焦一体化内容教学谋划与教师队伍培养一体化,坚持技能、知识和价值三者统一,做到价值层面、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的一体化;坚持多维度的一体化,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虚拟教学一体化结合起来,通过多维一体化间的互动进一步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质量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兼大中小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主任韩震教授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一些问题的新提法、新表述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应该如何进行教育教学入手,系统论述了为什么德育要做到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强调任何学科都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重要位置上。
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表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着眼于教师能力的提升,从育人能力建设、源头培养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助力,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齐卫平提出,一体化包括多维度、多向度和多形式。要加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设,加强经验交流,丰富形式和手段,多搞大中小学学生共谈话题,充分挖掘和利用长三角地区的红色教育资源。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教授系统论述了六中全会党的《决议》精神融入思政课的路径,要明确《决议》的内容,正确处理教材与《决议》的关系,将决议精神有机融入教材。
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晨晖学者尚伟伟指出,一体化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着队伍人员供给配备仍不充分、评价体系内在冲突、教师培养体系不健全等关键性难题,并基于此提出了推进教师队伍一体化可能路径。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宋道雷基于上海一体化建设情况的实证研究,提出目前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当从调整难度与数量、加强单元教学改革、优化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
上海市闵行区思政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秦书珩结合一体化背景下中小学思政课“行走课堂”的区域实践探索,介绍了依托场馆开展思政课教学的经验。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高级教师金涛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提出一体化角度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其纵横关联,并分享了教学案例。
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许晓芳提出,一体化建设重点在课堂落实,要以学生状态作为育人的入手点,以课堂文化作为育人的融合点,以知行结合作为育人的操作点,以情感体验作为育人的催化点,还要通过常态化教研活动帮助大中小学教师落实思政课一体化,以真正实现全员育人。
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晨晖学者蒋雪莲提出,可以从叙事、教学模式两方面思考大中小学思政课的问题,以故事链、问题链、逻辑链建构起全链条的教学方式。华东师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金玉根据本校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的经验,认为构建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和搭建共研共学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本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实训基地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