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似不似”间品草书之美 区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书法作品展开展
“似不似——松江区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书法作品展”日前在上海醉白池公园的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展出了徐秋林、李自君、顾东风等7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3位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的草书作品,其中既有临摹古人的经典之作,又有融入个人符号的原创作品,观者可在这些草书的笔墨章法中品鉴纵任奔逸、赴速急就的艺术特点。
当天展出的作品中,包括徐秋林的节临怀素《自叙帖》、李自君的节临《永元器物薄》、顾东风的《曲水·乱云》联、卢俊山的《行到·坐看》联等,其笔法或气贯长虹,或苍茫醇厚,或跌宕起伏,或线条奔放,为观者呈现了草书不同的章法形态和笔墨意境。其中徐秋林的节临怀素《自叙帖》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引人注目。徐秋林表示,自己曾以《自叙帖》为蓝本进行各类形式的临写,有实临,有意临,形制呈手卷式、斗方式、条幅式、整纸式,四、六、八尺轮番,其间尝试了各类章法和不同字径,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并提升对怀素大草的认知与生发能力,只为打通临创的界限。“好的草书作品暗含了这次展览‘似不似’的主题内涵。”徐秋林向记者介绍了何为草书佳作,“‘似不似’描绘了学习草书的一种状态,作者在学习古人经典草书元素的同时,能加入自己的审美取向,写出有个性的作品,在似又不似、不似又似的状态间巧妙游走,这就是值得品鉴的佳作。”
松江和草书有着剪不断的历史渊源。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松江书法家陆机写就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该作品是章草向今草转变过程中最为典型的杰作。《大观录》中评价《平复帖》为:“草书,若篆若隶,笔法奇崛。”顾东风介绍,明代的松江,前期有沈度、沈粲等书法家,中期如张弼、陆深名重当时,后期有董其昌影响遍及海内外。陆深最早提出“国初书法,吾松尝甲天下”,董其昌进一步论述了“云间书派”,代表书法家包括莫如忠、莫是龙、陈继儒、陆应阳等人,这些书法家大都擅于草书。
目前,松江正以“中国书法城”为基础,以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和程十发艺术馆为研究展示基地,加快推进云间艺术会堂、二陆读书台等一批人文活动设施建设,并不断推陈出新,提高市民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