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大建设 工程渣土去哪儿了?临港新片区这样打造“无废城市”
出门步行500米能进绿地、推进高品质饮用水进社区、实现工程渣土100%资源化利用……近日,小布走访临港新片区了解到,围绕“十四五”期间生态建设和发展,临港新片区树立“大生态”理念,建设“无废城市”,让水更优林更绿环境更美。
强化顶层设计,打造“无废城市”
根据近日出台的《临港新片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至2025年,临港新片区将通过“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统筹新片区内高新科技产业、生活、农业等领域各类固体废物的收运、利用与处置管理需求,打造韧性、绿色、共享的“无废新城”。
为实现建设目标,临港新片区将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在产业、生活、建设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其中,在产业方面,通过准入制度、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创建、清洁生产审核、循环包装及企业固体废物产排量定期公开制度,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搭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交换利用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区域内的固废生产者与利用者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标准化交易;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发展。在生活方面,通过低碳社区的示范及“无废细胞”的创建,在办公、消费、游憩等各类活动中减少废弃物的产量;通过再生资源集散场的建设和配套政策完善,深度推进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在建设方面,大力推广低能耗、绿色建材、BIM技术、全装修及装配式建筑,打造低碳社区。通过堆坡造型、园林种植等对工程渣土进行再利用,在区域内实现土方的平衡。
成为五大新城生态发展的典范标杆
同时,新建城市固废设施空间规划,实现集约共享。将需要在新片区建设的固废转运、资源化利用设施全部集中在综合体进行建设,对象涵盖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绿化废弃物,并统筹考虑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集循环再生、集散收运、设备运维、应急救援、环保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实现空间上和功能上的集约共享。比如,对于工程渣土,通过堆坡造型、园林种植等对工程渣土进行再利用。“我们要力争做到在临港区域内产生的渣土,全部在临港内部消化处理。”新片区管委会生态和市容管理处处长龚红兵表示。
在建设“无废城市”的同时,“十四五”时期,临港新片区坚持大生态要素统筹,充分发挥绿林系统在优化城市生态功能和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中的重要作用,优化绿地林地网络布局,构建韧性生态基底,提升新片区绿地和林地空间品质,构建“城在园中、林廊环绕、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格局,努力塑造成为五大新城生态发展的典范标杆。
2025年市民出门步行500米能进绿地
临港新片区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理念,根据居民生活路径对开放绿地空间进行综合布局。通过梳理利用城市零星地块,以“见缝插绿”的方式扩大公园绿地服务范围,强调规模小、开放性高、尺度人性化以及场所多样化。计划到2025年,实现市民出门步行500米能进绿地,公共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5%的目标。
临港新片区还在建设好环滴水湖80米景观带项目的基础上,推进南汇嘴生态园示范区建设。南汇嘴生态园-赤风港湿地(中心)位于滴水湖三环带小桉路至南港大道区域,总面积约170公顷。赤风港湿地(中心)以打造成为具有临港特色、均衡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的生态湿地典范为愿景,营造多类型湿地生境特色,提升生物多样性,实现区域生态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