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要把创新实验室搬到你身边!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成立
新民晚报讯(首席记者 陆梓华 通讯员 杨舒涵)在一楼科创中心体验最新语音识别技术和各种科技小实验的神奇;在二楼文创中心欣赏“脑洞”大开诞生的神奇作品;在三楼社创中心和创业同好交流心得,寻找思维火花……今天,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团校)1号楼,一个全新的“创新学院”已经雏形初现,而今后,类似的创新空间还将来到你身边。今天,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在此正式揭牌,也标志着《上海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事项“上海青少年‘活力创城’五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图说: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正式揭牌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
记者从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了解到,除了位于上海团校内的总部,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还将在特色创新示范区、五大新城等地设分院,并依托高校、产业园、社区、文化场馆等设立创新基地、创新实验室、创新工坊以及创新研究院等,把“创新实验室”搬到年轻人的身边。创新学院也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举办创新论坛、开展创新示范培训、研发输出创新课程、创新项目展示展览、创新嘉年华活动等,着力搭建青少年创新交流合作共享开放平台,并开发手机端、电脑端的创新课程,将创新学院集聚的高端专家、课程资源转化成网络资源、VR应用等进行输出。
在长宁区新华路街道和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两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上海青少年创新实验室”已经落地。新华路345弄的5幢老房子中,其中的一幢已经逐步被打造成新华街道的“社区营造中心”。大鱼社区营造创始人何嘉希望,今后,落户这里的“创新实验室”能成为一个“青年创新据点,让更多青年人能够在社区的真实场景下,探索事业与人生创新的可能性的聚点。在今年的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一场由社区年轻人发起的“一平米行动”,给社区带来惊喜——比如,年轻宝妈发现,孩子们天生爱玩沙,但小区没有沙坑,于是,她们设计了一大一小两个移动沙坑箱,盖子可以转化成桌椅,下部装有轮子, 让挖掘游戏更加有趣味,且可以在社区之间乃至街区公共活动中“漂流”。又比如,经过改造后,车棚转变为一平米的展厅和居民可以亲子动手DIY的工坊,路灯上“长”出了充满创意和艺术气息的指路牌。何嘉透露,结合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今后,这里将着重关注“商业创新”“服务创新”与“社会参与”和“公共福祉”相融合的“社会创新”,打造一个包含交流空间、活动空间、展示空间、休闲消费空间的“共学平台”。
图说: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受聘成为创新学院创新导师
揭牌仪式上,在b站受到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不刷题的吴姥姥”——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不刷题的吴姥姥)、“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非遗第三代传承人原伟民、市大学生科创基金会副秘书长江华、科大讯飞上海公司总经理谢何、大鱼社区营造创始人何嘉、清晨录音棚创办人刘攀等受聘成为创新学院首批创新导师。
【相关链接】上海青少年“活力创城”五年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旨在优化青少年双创环境,提升青少年创新素养,塑造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少年创新教育、实践和人才服务的引领性工作,是“活力创城”的开局之作,包括一个创新学院、两大工作品牌、X个特色示范区域和一套青创指数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