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牌匾

来源: 东方网 时间: 2021-12-17 09:39:06

“光荣之家”牌匾,不管是木头的,还是纸印的,在父母心中金贵得很,年纪大了,对许多事看轻了,唯独对牌匾看得重。遗憾的是,我领回挂上的"光荣之家"合金牌匾,二老未能见到。

时近冬至,倍思远行的亲人。我从未见过面的亲叔叔,参加新四军,扛枪打至今不知他在何地殉国,唯有革命烈士证,留在故乡亲人的手中,留下永远的思念……

故乡盐城,城市标志是新四军骑兵铜像,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上,面向敌阵昂首向前。一座城,为此有了灵魂!

那年叔叔参军,正是新四军蒙受重大挫折之时。1941年1月初,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刘少奇、陈毅奉命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部队急需兵源,二十出头的叔叔毅然扛起了枪,走向了枪林弹雨。遗憾的是,家中没有留下叔叔一张照片。

纵观十四年抗战,老家作为华中地区抗日核心,风起云涌,战斗异常激烈。盐城4次陷落,新四军浴血苦战,在这片土地上对敌作战3万多次,新四军无数将士以身殉国,其中团以上军官就达300多人。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为国征战几人回!

解放后,人民政府给我家送来了“光荣人家”木质牌匾,母亲看得重,常年擦拭得一尘不染,不让人随便动。对叔叔的“革命烈士证”用手帕包好,放到箱子里,更是当个宝贝。那些年,一到春节,地方政府总会敲锣打鼓,登门慰问,送年画和慰问信,左邻右舍把家门挤得水泄不通,欢声笑语,人声鼎沸,好不热闹。父母亲脸上放光,人比往日精神,总有说不完的谢辞。

等大伙走后,在堂屋正面墙上主席像旁,粘贴慰问信时,父母齐动手,十二万分地认真,从不让我们插手,生怕弄脏了、弄坏了。

后来有段时期,没人送慰问信了,我从部队回家,母亲拉住我吩咐:碰到市里领导,给他们提个醒,咋把这事给忘了呢?听了母亲的轻声细语,我这穿军装、已在军区机关工作的儿子脸红透了。后来专门找了有关领导,总算有了说法,了结了母亲的心事。

历史不应忘记,也不能忘记。和平年代,大部分军人,几乎都不能一直待在部队,总会转(退)役,应该会收到“光荣之家”牌匾。这样一块牌子份量重啊!

为了领回"光荣人家"牌匾,谁知我颇费周折。国家通知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年后我这老兵也没人通知,咋回事啊?犯了牛劲,四处打听,最后找到退役军人事务局,总算给了街道承办人电话,要自己跑去领,回家自己挂……

这个牌匾的意义,只有老兵才能体会到。在普通人眼里,这只是一块非常普通的铁牌子而已。吃饭不能免单、买东西不能打折,似乎用处不大。但对曾是军人的人而言,它是责任、荣誉、生命,有温度、有尊严!可惜有的老兵至今还未领到……

在一些重大节日,如八一建军节、春节,有关部门人员能否到"光荣之家"走一走?这其中的意义,你懂的。据新媒体宣传,2021年大雪节气前夕,四川德阳绵竹市九龙镇清泉村锣鼓喧天,德阳军分区、德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绵竹市政府有关人员组成送喜报小组,专程到该村为“一等功臣”张敏的家属送去立功喜报。德阳不愧是一座具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的城市,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对军人、军属家庭始终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切实让军人军属感到光荣和温暖,真正做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这让我眼眶湿润,想起了儿时的同样场景,那使我觉得全家光荣,腰板挺得直,当即立愿:长大穿军装,扛枪走天涯。后来如愿,卫国戍边,立功受奖无数,从军三十二载,没有让亲人失望。

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岁月厚重,思念永恒。往事并不如烟……

标签: 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