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上海公安大调研】拨开迷雾!警方精准研判 让百姓放心消费

来源: 警民直通车上海 时间: 2021-12-17 15:40:18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群众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大背景下,服务商标愈发受到商家重视,侵犯服务商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前期,本市出现了一些不法分子未经品牌方授权,在店铺门头、室内装修、员工制服等部位擅自使用注册商标,并对外宣称系品牌官方授权,提供服务或销售产品,从中牟取不法利益的情况。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品牌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假冒服务类注册商标行为纳入假冒注册商标罪规制范畴。

对此,上海公安经侦部门立足打造科创高地城市定位,根据部局“昆仑2021”和市局“砺剑1号”专项行动总体部署,积极主动对此类犯罪行为开展深度市场调研及适时打击的“先行先试”探索,并对接市场主体、行政部门,成功侦破全国首例假冒服务类注册商标系列案件。

PARTONE

深度调研,精准打

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深度调研

上海公安经侦部门结合“大调研”工作,通过线下走访与数据分析研判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深度调研。侦查员发现,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上展示的各类品牌授权门店数量,要多于品牌方真正授权的门店数量。这一现象引起警方关注。

经走访行政部门,了解到曾有大量客户对上述门店进行维权投诉,反映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且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维修、服务体验、汽车养护美容等行业。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品牌方的声誉和利益,而且破坏了良好的市场秩序。

智慧应用赋能,开展风险研判

上海警方经分析研判发现,本市实际取得某品牌手机授权的门店仅200余家,但在某互联网平台中,所谓“官方授权”门店却有600多家;例如某知名玩具品牌教育授权门店仅6家,但平台中可提供“相关服务体验”的门店数量却远不止于此。种种反常现象引起了侦查员的注意,迅速开展后续侦查工作。

探索取证方法,支撑实战打击

服务商标对应的“服务”本身没有物理载体,在案件侦办过程中,如何认定“同一种服务”和服务商标的“使用”,存在现实难题。为此,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在实践中梳理形成了《假冒服务类注册商标案件侦办取证指引》,为开展打击提供支撑。

精准打击犯罪,守护市场秩序

经缜密侦查,2021年10月29日,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对前期研判发现的假冒品牌授权门店开展集中打击行动,成功侦破全国首起假冒服务类注册商标系列案,清查并关停一批涉及线下体验、产品维修、汽车养护等服务行业的侵权门店,查获大量虚假授权文书、资质证明、宣传资料,涉案金额510余万元。

PARTTWO

打防结合,防微杜渐

深化行刑衔接,支撑源头堵漏

为持续净化市场环境,上海警方会同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深入调研,完善监管机制,消除监管死角,切实有力地保护品牌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守护市场经济秩序。

加强社会宣传,共建营商环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守护百姓美好生活,上海警方进一步加强宣传,通过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和典型案例,发动社会面,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共识,共同创造城市一流营商环境。

值班编辑:宋海永、毛海凤

往期推荐  

2021年冬至祭扫期间道路交通管理

上海公安治安部门

扎实开展“砺剑”系列专项行动

危急时刻开启绿色通道

标签: 精准 迷雾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