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竟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防范成关键!
不久前,一则“洗牙后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新闻引发热议。人们在惊愕之余,不禁要问:洗牙竟然有风险?该如何防范呢?
今天,我们就跟随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富饶一起来了解洗牙的风险,并学习如何预防风险。
首先,口腔本就是一个多菌环境;其次,洗牙器械和设备与最容易传播疾病的唾液或血液频繁接触;再者,洗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牙龈出血;最后,洗牙会引起大量含有致病微生物的喷雾形成。
洗牙可能引发的感染较为复杂
一.病原体复杂
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等,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新闻中引发心内膜炎的病原体是链球菌,属于细菌范畴。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也可能通过洗牙感染患者,它们都属于病毒范畴。
二.感染途径复杂
感染途径分为两类,即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
自身感染又称“内源性感染”,是指在患者自身皮肤或腔道等处定植的条件致病菌,或从外界获得的定植菌,因数量或定植部位改变而引起的感染。
交叉感染属于外源性感染,是指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预防感染的操作
洗牙前
检查通常会在洗牙前对洗牙者进行健康检查,尤其会确认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状况。有乙肝、艾滋病的患者不宜接受洗牙,因为洗牙时,由洗牙者唾液、血液和洁牙机喷出的水雾共同构成的喷雾很可能污染诊室环境,由此造成病原体的间接传播,造成交叉感染。
漱口牙医通常会在洗牙前请洗牙者使用过氧化氢液、0.12%的氯己定液等有抗菌作用的漱口水含漱1分钟。其目的是为减少洗牙时形成喷雾中的病原体数量,防止菌血症发生,避免造成自身感染。
洗牙中
1.使用防护用具和一次性灭菌器械
这是预防交叉感染的必要手段,洗牙者通常需佩戴眼罩或胸巾,医生则需戴手套、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2.使用吸唾器洗牙过程中,牙医会使用吸唾器,不但可避免不断产生的唾液、血液和水雾造成患者呛咳,还可减少喷雾形成和扩散,由此降低喷雾传播潜在病原体的可能性。
此外,洗牙器械所产生的超声波本身也有抑菌作用。
洗牙后
洗牙结束后,牙医往往会用过氧化氢液浸湿的无菌棉球擦拭术区。这会进一步降低病原体进入循环系统的可能性,并有助于止血。
虽然洗牙是口腔诊疗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操作,但鉴于其可能存在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规范操作非常必要。因此,对医疗机构提出的健康检查要求,应正确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