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法官哽咽发问 农村养老“痛”在哪儿
“按照法律规定,你们的父母是可以要求你们每月给2500元的赡养费的,但我反复问了他们,他们只要求一位子女(支付)300元(每位老人150元)。你们少买件衣服,少吃点好吃的,就可以出来了,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的父母哪里去找?!”12月17日,湖南省桃源县人民法院陬溪人民法庭法官到原告居住地开庭,法官现场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
原来,原告印某、张某夫妇已经84岁高龄,张某摔伤导致行动不便,需要人全程照料,子女们却不愿承担赡养义务。无奈之下,两位老人将子女全部诉至法院。法庭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且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多,赡养纠纷时有发生。为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法官决定到原告居住地开庭,于是发生了这样一幕。
法官“破防”发出灵魂拷问,是堂养老普法课。民法典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这就需要子女在安排工作生活时,同步把父母的养老问题考虑进去,设计出来,不能逼得父母把子女告到法院才养老。
12月23日,《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在京发布。《报告》结果显示,近75%的受访者在考虑父母和自己的养老问题,并且在父母养老问题上,超七成子女有规划且有实际行动。这样的做法值得那些还没有行动的子女学习。
但《报告》也显示,与传统没钱养老、没子女照料的情况相比,当下趋向于自主养老的老人,主要有三大养老痛点:担心突发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护理人员不专业或好的靠谱的护理人员难找;医养服务好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官“破防”发出灵魂拷问,对农村养老也是道思考题。光靠老农子女给父母更多钱,是不能让农村老人更好养老的,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才更关键。
12月8日,中国老龄协会在北京发布《中国农村互助养老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农村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23.8%,比城市高出8个百分点。中国养老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一方面,农村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市场养老有效供给不足。各地应按照因地制宜、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发展低成本、可持续、优循环、宜推广,且具有较强外溢效应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助力中国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村子女既有孝心,也能减少心理负担。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首次在中央层面部署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各地要根据当地农村现实,因地制宜,设计公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让基层政府和老年农民子女都能根据清单来安排养老问题,让老人和子女都有安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