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寻踪觅宝】七宝当年踏菜农

来源: 东方网·城市导报 时间: 2022-01-02 13:26:31

在七宝漕宝路七号桥,那里除却赫赫有名的大碉堡外,记忆犹新的要数毗邻于桥堍的七宝蔬菜供应站了。

此蔬菜批销中心肇始于1954年12月,是由当时的龙华区供销社吸收当地私营地货行组成的蔬菜经营部。在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此蔬菜站作为上海市郊集合部的中转站,将松江、青浦、七宝等郊区所收购的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往市区。我当年插队时,也常常跟随着七宝九队的社员拉着装满翠绿欲滴、捆扎整齐的蔬菜拖车一起疾步前往七号桥蔬菜批发中心贩卖蔬菜。

那是一座硕大的、多层楼的蔬菜批发中心,常常是车水马龙,车辆突兀而来,突兀而去,人头攒动:进出的进出,卖菜的卖菜,卸货的卸货,过秤的过秤,捆扎的捆扎,搬运的搬运,装车的装车。一时间,铁丝篮的撞击声与人们的吆喝声以及手扶拖拉机的“突突”声,此起彼伏,交相辉映。

由于拖拉机燃烧柴油冒着乌黑的浓烟而又不安装消声器,因此噪声特别大,从而限制进入市区。于是蔬菜站就雇佣七宝地区或周边的农民用自行车拉拖车的方法,将装得满满当当几百斤重的蔬菜踩着自行车运往市区各菜场。

当时的宗旨是“多拉快跑”。蔬菜站按吨位、公里数计付给农民运费。那些运输蔬菜(当时他们叫做“踏菜”)的农民,大多为强筋韧骨、虎背熊腰的男劳力,也有极少数铜打铁铸身强力壮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

踏菜分为专业踏菜与业余踏菜两种。所谓专业踏菜是指这些踏菜农只在每天晚上踏菜,白天不再参加生产队的劳动等;而业余踏菜者,不一定每天晚上,只是轮到他踏菜的机会了,他才在晚上去从事踏菜,且白天他还在生产队干活。

每日黄昏,暮色四合,数十辆满载着蔬菜的拖车,从七号桥出发,像一座座葱绿浮动的小山,浩浩荡荡经漕宝路向市区进发,风雨无阻,蔚为壮观。有时,在漕宝路面上,周边的农民们将其作为晒场,麦子、玉米秸等铺满了一地。这给踏菜人带来很大阻力。业余踏菜农一般白天在生产队劳作,傍晚时分才运菜。薄暮时分,经过一天毒辣辣太阳的炙烤,当年由柏油煤渣搅拌筑成的马路似乎柔软得即将熔化,吃重的车辙再压上去,脚踏起来格外沉重,真乃拆骨头生活也。而一旦天逢风雨交加之日,假如再遇上桥或陡坡,那更是艰苦卓绝地跋涉,更是要命的活儿,不禁让人想起诗人臧克家笔下的名篇《老马》。

记得当时要将蔬菜运送到虹口区和闸北区菜场,必须经过苏州河上的桥。西藏路原来煤气公司那里有一座泥城桥,过这座桥对踏菜农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他们一般从北京路过去,到西藏路口以后,一个菜农要上桥,另一位菜农就要停息下来,帮助他推上去,推到桥头顶停下来,随后两人再去推另一辆菜车。如此一趟下来,两人擦汗的毛巾庶几可以搅得出汗水来。农民苦,踏菜农更苦!雨天是一身雨水的湿漉漉,阴天是天气阴闷的湿漉漉,晴天是浑身汗水的湿漉漉,总之,一干上踏菜这活,没有一个人不汗流浃背的。

踏菜农有三个坡道:上坡道、下坡道,以及“没想到”。有一回由于马路狭窄路灯昏暗,一位踏菜农所踏的拖车不慎从桥上翻车,与一辆为放映样板戏电影正跑片的摩托车撞了个人仰车翻。

踏菜人中更令人敬佩者还有女性的身影。在男劳力忙不过来的情况下,也曾多次踏过菜。更厉害的女性踏菜农,有不少男劳力都踏不过她,还有人被选中参加了上海市农民自行车队。

当时上海流行一句话,叫做“吃菜不忘种菜人”。然而窃以为,还应当加上“吃菜不忘踏菜人”。当然祸福相倚,犹记得,那时,凡是有上海市自行车比赛,几位名列前茅的男女选手,大都为日日骑着自行车踏菜的高手。这倒也成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之喜了。


标签: 菜农 七宝 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