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教育的“橡胶和黄梨大王”(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62))
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作为东南亚首家华人跨国集团南益公司的创办人,他被称为“橡胶和黄梨大王”。
1903年秋,年仅10岁的李光前随父亲自福建出洋,去新加坡谋生。在新加坡,李光前在养正学堂和英印学堂同时接受中英文教育。1909年,李光前回到祖国,陆续在暨南学堂、北京清华学堂(预科)、唐山交通大学等学校读书。1911年,李光前再次到新加坡,考上当地政府办的测量专科学校,并攻读美国一所大学的函授工程课。
1914年,年仅21岁的李光前由于精通中英文,被庄希泉看中,来到中华国货公司,由此进入商界。
1916年,陈嘉庚慧眼识英才,将李光前请到自己的谦益公司任职。这次“跳槽”成为李光前商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因为办事精干、业务熟练、老成持重,他很快就荣升为谦益公司橡胶贸易部经理。陈嘉庚对他很器重,并把长女陈爱礼许配给他为妻。
李光前在谦益公司工作了11年,这期间,他学到许多工商贸易及经营管理的知识,积累了大量经验,并与中外贸易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为他日后开创自己的事业铺平了道路。1927年,李光前筹钱买下“芙蓉园”,挣到了一笔可观收入。正是用这笔钱,李光前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南益橡胶公司。
1931年,李光前看准各国经济开始复苏的机会,一面不断扩大经营渠道,发展对外贸易;一面又不失时机地开展多种经营,除经营橡胶外,还进行黄梨的种植与生产,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橡胶与黄梨大王”。
接着,李光前进军金融业,他先是投资与人合办华商银行。1933年,该行与华侨银行、汇丰银行合并,合并后的华侨银行是新加坡最大的华资银行。在他的主持下,华侨银行业务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到二战时,李光前已经是海内外著名的华人实业家和金融家。
二战后,李光前不断挖掘潜在的市场,兼并、创办多家企业。1952年,李光前成立李氏基金,通过李氏基金和李氏家族,控制了众多企业,形成一张庞大的企业网络,李光前成为新加坡和马来亚屈指可数的华人企业家。到上世纪60年代末期,他的橡胶园总面积已达1.85万亩,南益橡胶有限公司附属机构多达35家。除传统的橡胶、黄梨外,还经营采矿、运输、船务、木材、食品、出版、银行、保险等共计25家公司。
事业有成的李光前,始终不忘回报桑梓和当地社会。他抱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信念,资助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华侨大学,并在其家乡独资捐创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图书馆等。
其实,早在1927年,李光前就开始不断资助厦门大学。1934年起,厦门大学和集美各校历年经费都得到李光前的大力支持。1934年,他接任南洋中学的董事长,负责学校每年的经费、建筑费等。同时,他还兼任着南益学校等9所中学和十几家会馆的董事。
抗战时期,李光前在故乡南安梅山创办“国专小学”和“国光中学”。1952年,他捐资数百万元,扩建梅山学村。1950年11月5日,李光前筹资600多万元,资助陈嘉庚修复并扩建因战乱被炸毁的厦大校舍。1962年,他在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就职典礼上说,“吾人对国家贡献莫大于教育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
(段瑞龙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供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2月14日 第 11 版)
责编:庄鹏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