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脱口秀丨激励机制下的易烊千玺
以我的年龄和工作经历,现在接到采访邀约的机会越来越少,很重要的原因是互相之间很可能有着不小的认知差,毕竟活跃在一线的艺人越来越年轻,同一辈成长的大多数都隐退了,少有作品。
机缘巧合,春节期间我采访了青年演员易烊千玺,之所以强调演员身份,也因为契机就是他主演的两部电影都在大年初一上映,分别是《长津湖之水门桥》和《奇迹·笨小孩》,无论是档期还是角色的重要程度,都是很多更成熟的演员梦寐以求的机会,我很好奇他与机遇之间是如何达成平衡的。那天北京下雪,路面打滑,等我如约赶到时,他已经在化妆间做准备,坦白讲第一印象就很好——给人自律的信号。在后面的对话中,易烊千玺的话不多,对每个问题都会给自己数秒的思考时间再回答,这又让我得出他很谨慎的结论。
毋庸置疑,易烊千玺这张脸成了近年来华语电影的集体记忆,从《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再到虎年春节档,是小北在黑暗中向阳的挣扎,韦一航穿越生死幻象的纯真,也代表了伍万里懵懂中被壮志点燃的勇敢,景浩困顿中被时代考验的坚定,有变化,有承载,也有正在延展到未来的可能性。那么问题是,为何是他,而不是别的同龄人冲在光影的头排。
△《奇迹·笨小孩》剧照丨豆瓣网
首先是他的性格因子很容易得到东亚文化下成年人的欣赏和共鸣,用大俗话说就是“人狠话不多”,这种偏雄性的风格在主流文化下会让掌握话语权的同行自然地产生亲切感,脆弱、聒噪则是相反面。易烊千玺刚面试《少年的你》时,导演并不太确定男主角一定归属这位偶像,很打鼓,但也忘不了对方眼神中强烈争取的信号,与清寡的言谈形成强有力的对比。在最后一轮考验中,剧组设定了自觉很难得的考验。“你舍得剃短头发吗?”答案无非两种,作为偶像剪头发的代价不排除是“山崩地裂”的效果,但作为演员这一举动本身就很“少年”,意味着划开青春期被糖水包裹的虚妄,露出真实世界里的滴血荆棘。易烊千玺的团队对此很犹豫,很担心,担心此举是引发危险的孤注一掷——但易烊千玺反倒很淡定,对团队,也对剧组说,可以剪。在后面好几部被观众认可的作品中,易烊千玺都不是因为旺盛的表达欲而拿下机会,我甚至怀疑是因为他的少言少语激发了挑选者某种心有戚戚焉的共鸣,因为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现实主义题材,需要有一股引而不发的韧性。
其次,现在文艺作品的创作环境是很艰难的,不可控的因素很多,土壤要面临的考验也多,沙化、盐碱化、洪流,来自短视频的冲击,来自冲突不断的群体情绪。因此整个行业都在寻找能够承接希望的绿意,哪怕没有赶上盛年,只要正在成长的小树是姿态齐整的,就会激发出更多的保护心态,易烊千玺大概就是目力所及下华语影坛的尖子生。或许有人会说,因为这些成年人畏惧流量,不想惹麻烦,我以为流量已经被去魅得差不多了,能够经过这一轮考验的易烊千玺,还能继续在作品中学习,成长,而他得到的赞赏大多数都是真心的。
客观说,易烊千玺能够塑造的角色还是有限,明显看得出来,像“奇迹”中的景浩更对他的路子,作为出道前曾经辗转于深圳、北京、长沙、重庆等好几个城市的他,对于漂泊感不陌生,他越不刻意去表演,越本能,反而越动人。
还原真实是第一步,而更难的是提炼、超越真实,这个年轻演员未来的路还很长,目前激励机制聚焦在他身上,心甘情愿地给机会。不说未来可期,要说的是,任重道远,请珍惜这些成年人难得一致的选择。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钱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