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生态”平台让长宁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由区生态环境局建立的“慧生态”长宁生态环境数字治理平台近日正式上线。通过对原有生态环境数据平台的升级,实现了大气治理、水环境治理、环境安全、服务中心等模块的“一屏监管”,进一步提升长宁区生态环境质量精细化管理水平。
大气治理——工地扬尘有效管控
长宁每一块施工的工地上,都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的数据。空气中颗粒物含量一旦超标、工地地面反复有扬尘,监测设备往往会生成预警信息。此前,执法人员发现监测数据超标问题后,往往以立案处罚作为管理手段。
“以罚代管”显然不是长效的管理手段。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际上,等到工地处理时,已经兜了一大圈,超标问题可能已经没有了。不仅管理不够及时,而且我们作为直接的管理部门,得不到相关处置信息的反馈。”
“慧生态”平台完美地修复了这个bug。通过接入监测设备的数据,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可以看到预警信息,并直接通知到工地项目负责人。同时,工地多个监测设备皆一一命名,出现预警提示后,不用再一个一个区域筛查,而是直接排查监测点位的附近区域,管理更加精准,措施落实相应更加快速,又省时又省力。
此外,每一次预警提示都将记录在平台数据库中。“次数多的,说明工地的监管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也可以联合相关部门,给出指导意见,并介入其日常的管理中去。”该负责人表示。
对于重点工地,“慧生态”平台还试点接入“城区之眼”的视频画面,开展“千里眼”模式的远程监管。渣土车出入是否冲洗、工地道路保洁是否干净、裸土有没有覆盖,直接可以通过清晰的画面实时在线监控。
工地每一步措施都执行到位,监测数据自然会呈现良好态势,从而避免出现数据超标情况,实现正向管理的目的。记者了解到,在目前已经能够按照监测数据实现预警的基础上,下一步,“慧生态”平台将探索利用AI视频监管,智能预警。
而除了工地扬尘,原本的餐饮油烟智能管理也已经同步纳入平台中。区生态环境局依托物业集约化的管理,实现500多家商户的有效监管。
水环境治理——河道污染有效研判
长宁区共有36个河道监测断面,18个全自动的水质监测站的设备,24小时不停监测水质。目前,这些数据都接入到“慧生态”平台中,对于分析、研判河道污染情况,给予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平台依托水质在线监测大数据分析,设置预警算法,通过预警次数统计分析研判河道水质污染变化。通过“慧生态”平台与街镇、河道管理部门分享数据,在每月的河道治理例会进行汇总报告,提升区域河道整体治理效能。
监控数据只是管理河道的基础方面,现场视频的监控和预警才是“慧生态”平台的探索方向。
在周家浜河道的600米河岸上,新泾镇已接入实时监控探头,并有人员定时巡查。“慧生态”平台就利用现有资源,将这段河道的实时画面接入,水质的颜色、河道是否有漂浮物、沿河是否有人扔杂物,都可以实时看到画面。
“慧生态”平台上线后,区生态环境局会将水质数据与多部门及时共享,打通和“智慧水务”等数据平台的共享渠道,做到垂直管理部门和属地管理部门的有效联动。
环境安全——兜底服务有效保障
守牢区域环境安全底线,是区生态环境局职责所在,主要涉及企业的危废、医废、放射源管理等方面。
原本管理计划备案到期,要依靠人工一家一家电话提醒。在“慧生态”平台上,申报的管理计划等信息到期将自动提醒,减少了大量重复性劳动。下一步将开发智能语音告知功能,做到百分百覆盖,履行好生态环境服务企业“店小二”职责。
此外,区内重点企业的仓库监控视频也已试点接入“慧生态”平台。储存、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整个环节皆有迹可循、有据可查。
除了大气治理、水环境治理、环境安全3个管理模块,“慧生态”平台还打造了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了区生态环境局内部业务的流程再造。通过数字化赋能,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此外,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接到的市区两级12345投诉案例,也会及时更新进平台中,便于管理人员查看案件信息及处置进度,督促办案效率。
夯实数据基底支撑、不断丰富场景应用,“慧生态”平台下一步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数据从“可感知”“能预警”,到最终“会思考”,强化生态环境数字治理的效能。
标签: 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