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整治“超时加班”并非小题大作
3月15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工作的通知》,于3月15日至5月15日期间,在全市组织开展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集中排查整治,聚焦重点行业企业,集中排查整治超时加班问题,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3月17日《北京青年报》)
北京就超时加班问题开展集中排查整治的消息引发不少关注。有网友认为,超时加班与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不符,且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像治理欠薪一样,整治超时加班问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有网友认为,现在加班现象太普遍了,有企业甚至将其作为一种企业文化,觉得这样的整治“没用”。还有网友表示,加班是个人成长的“加分项”,企业又不是不支付“加班费”,认为就此开展专项整治多少有点“小题大作”。
身为职场人,日常工作中难免遇到急难险重任务,企业偶尔安排加班、个人自愿选择加班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企业将延长法定工作时间写入规章制度,或把加班当作一种职场文化,诸如打着“崇尚奋斗”的幌子,推行“996”“007”式工作制,用各种奖励来激发“比加班、比谁走得晚”,则侵犯了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更是典型的违法行为。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但也有明确的时间上限。如果超出法定的加班时间上限,就应受到包括罚款等行政处罚。
对职工个人来说,超时加班也是得不偿失的事。工作强度越大,人越需要好好休息,否则就会影响后续的状态,这本是常识,但往往被忽视。电商平台员工猝死、外卖骑手送单途中猝死、科技公司员工猝死……近年来,“用工致死”事件频见报端。去年底,比亚迪员工猝死在出租屋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其打卡记录显示,十月份的26天里,他每天工作时长在12小时左右。这个典型案例警示我们,呵护职工身体健康、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权益,必须遏制违法加班现象,向畸形加班文化说“不”,这也应当成为广大劳动者的共识。
因此,整治“超时加班”并非小题大作,对全国各地都有借鉴意义。这些年,我们对于依法保障职工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往往“提醒”的比较多,主动“出击”的比较少。集中整治超时加班问题,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倒逼”,尤其是通过对重点行业企业的整治,有利于督促整个企业强化劳动法治观念,形成规范化的用工行为;对职工来说是一种“引领”,通过针对性的政策解读和相关违法行为的查处,有利于为广大劳动者注入维权信心。
保障劳动者工时和休息休假权益,需要企业的自律,更需职能部门的治理和引导。通过集中整治,纠正突出问题,完善相关措施,形成常态化机制,让法律真正“硬起来”。
标签: 小题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