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为王标准先行 推进护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质化建设——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典型案例
摘要:以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手段,探索和推进不同护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之间护理实践教学质量同质化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宗旨,由学校与基地深度融合,共同协作,完成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形成性评价、基地管理的分类同质化建设,以期在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提升基地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及院校双方自身建设。
关键词: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护理;校外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同质化建设
执笔人:杜苗 王晓巍 马静 朱爱勇
一、实施背景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护理人员被列为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国家急需大批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校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专业认可度与临床适配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护理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护理校外实践教学具有地点分散、周期长、任务重的特点,如何从学生、教师、管理与评价三个层面做到全程、高效的同质化管理,以保障校外实践教学质量,是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护理校外实践教学,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对实习基地建设、实习管理的规范化、同质化、信息化均提出了相应要求。因此,为扎实推进护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质化建设,实现见实习基地“六个统一”,即统一督查标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实习教材/手册、统一师资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出科考试,在上海市教委职教处的指导下,在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的组织管理下,集团开展本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质化建设探索。
二、实施目标
1.分类建设《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评审标准》
根据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校外实践基地的不同性质与教学要求,分类建设基地评审标准,做到分类统一。
2.同质化基地带教师资力量
通过专题师资培训,提升基地教师带教能力,逐步实现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同质化施教。
3.加强基地管理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基地管理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基地教学管理信息化与同质化。
三、实施过程
1.《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评审标准》的修订与应用
(1)联合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分类建立“基地评审标准建设专家库”:其中适用性专家库5人,主要为护理教育管理专家、护理院校管理专家及护理专业教授;综合性临床实习基地专家库15人,主要为综合性临床实习基地科教管理专家、护理管理专家、临床教学专家等;专科性临床实习基地专家库15人,主要为妇产科、儿科、精神科临床教学管理专家级临床教学专家;社区实习基地专家库10人,主要为社区实习基地科教管理专家、护理管理专家、临床教学专家等;养老实习基地专家库5人,主要为养老实习基地科教管理专家、护理管理专家、临床教学专家等。在遵循权威性、代表性与地域性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专家入组标准为:职称在中级职称及以上,相关领域工作年限≥10年。
(2)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通知》(教高司〔2017〕6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通知》《上海健康医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指南》(沪健医教务〔2018〕13号)等文件要求,及走访中遇到的问题,整理编写《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分类评审评分标准(试行)》。随后组织集团成员单位学校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相关人员、护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相关教师以及“基地评审标准建设专家库”相关专家,召开基地分类评审评分标准专家会议,根据学校、学院及专家意见,课题组商讨后,对评分标准进行逐条修订,形成最终版本。
(3)应用修订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分类评审评分标准》对38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督查,在督查中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做到标准的分类统一。并通过统一督查标准,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同质化建设。
2.根据需求,录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带教老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课程,为同质化施教奠基
(1)根据校外实践教学大纲及相关文件对基地带教老师要求,借鉴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应用“标准化病人”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能力研讨班”的成功经验,初步制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带教老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模块及主题。
(2)问卷调查,联合上海现代护理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院校依据实习大纲等要求形成“临床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需求”调查表,对不同类型实践教学基地教师进行“临床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需求”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调整以上培训主题,并进行进一步专家会议讨论。根据专家会议法对专家要求,邀请相关专业领域专家5人,结合临床带教老师需求形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带教老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主题终稿。
(3)课程录制,根据实习中所涉及的环节:学校管理、基地管理、教师带教等,将培训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学院教师话实践、我心中的你、带教老师谈带教,通过学校老师的讲解,使基地管理者与带教老师理解学校对校外实践教学的要求、同质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临床管理者、带教老师、优秀实习生访谈,分别为优秀带教老师、优秀实习生、合格新职工进行画像,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与任务;通过带教老师带教经验交流,分享好的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根据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工作时间不固定,集中授课难度大的特点,将定稿培训主题切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微课录制,每次课10分钟左右,便于教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对于重点问题可进行反复学习,并且可在学习中进行经验交流与院校沟通。
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优秀带教老师评选
对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带教老师进行评优,树立每个基地的榜样与标杆,并对优秀带教老师的先进事迹在院刊进行宣传,以充分调动各教学基地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校外实践教学的内涵质量。
4.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依据“亿方云”信息化软件的使用情况,根据见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微信小程序功能与模块,并进行初步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模块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实习考核管理、实习资料管理等。并根据使用信息化平台用户的类别,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
四、实施保障
1.政策引领,精准发力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通知》(教高司〔2017〕62号)、《上海健康医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指南》(沪健医教务〔2018〕13号)等文件要求,对护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拟定《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评审评分标准(试行)》提供了政策依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关情况介绍”中指出应做到“标准为先、使用为要”,提示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评审标准,让标准发挥以标促改、以标促建的作用。
2.基地多样,资源丰富
目前集团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涵盖综合性医院、妇婴专科医院、儿科专科医院、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合资医院等类型,基地多样化,可为分类标准的制定与试行提供资源。特别是“社区联盟护理实践教学基地”的成立,为社区实践教学基地评审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特色与成果
1.《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评审标准》的分类统一
质量为王,标准先行,没有统一的评审标准,同质化建设就无从谈起,然而因护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种类多样,若使用同一标准则难以真实反映基地教学质量,因此,根据基地性质与特点进行归类,制定分类标准,是标准用起来而非束之高阁的有效保障。
2.培训课程的模块化与碎片化
三大模块,22个微课,包含学校要求、基地特色、教师期望、学生感受、管理手段、教学方法、教授经验等内容,既满足临床教师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又具有涵盖了实践教学的全员(学校管理者、学校教师、基地管理者、基地带教老师、学生)、全过程(学生、实习生、新职工)、全方位的特点。
3.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是实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质化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微信小程序可实现校企双方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无缝对接,从实习需求信息到实习过程管理全程动态管理。
六、体会与思考
校外实践是护生角色转变、提升职业认同的重要时期,是护生正式入职的适应期和转变期,高质量校外实践教学有利于护生今后的持续发展,对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推进众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同质化建设,保障不同实践教学基地间相同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一直以来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应以分类统一的基地评审标准为抓手,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着眼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内涵,逐步推进同质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