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让我们一起陪着魔都,走出至暗

来源: 上海健康科普资源库 时间: 2022-04-22 13:48:22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精心策划,温暖、真挚、疗愈人心的医学人文诵读!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医师谢斌,亲笔撰写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青年教师、上海市朗诵协会会员田原,倾情朗读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烁渊艺术

阿基米德

喜马拉雅

长三角公共卫生网络电台

联合推出——

《陪着我的魔都,走出至暗》

一遍没听够?没关系,送上音频全文!


陪着我的魔都,走出至暗

猝不及防,被奥密克戎毒株无情横扫之后,上海,我深爱的城市,将用比较长的时间来舔舐、疗愈自己的伤口。

疫情以来,上海无数的医务人员坚守至今,“600号”,包括徐汇和闵行两院区的同仁奋战一线,夜以继日,甚至不眠不休。

2500万上海人也服从疫情管控措施,坚持在各自家中或岗位上,许多已长达一个多月。我们就这样陪伴着魔都,与她同呼吸,共命运。

这段时间,每天都有突发状况需要处置,每天都有不愿听到的消息反复刺激神经,心情也一直坐着“过山车”,真切体会到什么叫“没消息就是好消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在逆境中,乐观、自律、英雄主义等积极情绪是难以持久的,而消极情绪却靠自身就能不断累积。正如马克·吐温所言:“朋友有来有去,仇人有增无减。”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大脑有一个共同的机制,就是对于消极和威胁的经历,会有更多的重视、关注和更多的能量。就像文艺作品中,悲剧总更加刻骨铭心。现实世界里每一个突发的情况,无论是应急还是次生的,只要在网络世界里被“注视”到,基本都与负面有关,有的还被添加了一些不良情绪。

转发这类信息以及伴随的吐槽、宣泄等,都是缓解自身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的常用方式。而积极、正面的事物,往往会被大脑按照“背景音乐”来处理,觉得理所应当。同样,我们个人的奉献、牺牲、感动、幸福……通常也因为难以引起他人“注视”,而成不了社交媒体上的“信息”。

在普遍的现实困境和负面信息、负面情绪裹挟之下,我们通常会经历心理上的“海啸”或者“踩踏”:不由自主地往悲观、恐惧、愤怒等情绪深渊随波逐流而去。

但是,经历过惨烈的踩踏等灾难的人都知道,事后重回故地,会有一种近乎荒谬的物是人非的惊诧:事件当时的一切,竟是如此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魔都的这个暗夜还没有过去,似乎有点长,但长夜终有尽头。相信魔幻般的灾疫过去之后,这座城市一定会获得心灵的涅槃重生,“在打怪中升级”。

她会更富同理心。

在传统面对面接触的社交日渐式微、个性和个人利益越发彰显、网络互动趋向冷酷甚至极端化的时候,魔都这波疫情中的举国增援和邻里互助,使我们对爱心、关怀、同情……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和实践。许多人从此将更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事物,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感受。本身充满人文气息的魔都,希望也能因此迎来一波传世佳作,以弥补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不足,并为后人留下警醒和纪念。

她会更加谨慎和谦卑。

以工商立市的魔都,血液里流淌着冒险、竞争和追求卓越的基因。被这波疫情正面“教训”之后,人们在对待自然环境、对待传染病等威胁、对待繁华富足与生存需求等问题上,将更少麻痹大意和轻敌思维,也将更多从生存、健康等维度,高标准思考和打造这座城市。

她会更有韧性,更加坚强。

苦难让社会进步。经历忙乱、恐慌、无助、无望、焦躁、羞愧等一系列折磨,这座卸下“优等生”包袱的城市一定会重新出发,织牢防范和抵御灾害侵袭的网络,强化人力和技术支撑的骨架,更加细密地守护好她的雅致与烟火气。她也将迎来创伤后更加从容、平和、灵性的心理储备,在新的考验中再拿“高分”。

等到上海这波疫情结束后,我想,我会去心心念念的徐汇滨江,找一个人声嘈杂的地方,安静地坐一下午,看波光粼粼的江水流淌,看船只穿梭。如常的魔都,也会这样回来。

标签: 让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