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配药难”?这支“小分队”保障居民药品“不断档”
“喂,请问是居委会吗?家里慢性病药快用完了,我该怎么办?”自浣纱六村封控以来,居委会办公室电话几乎每几分钟就响一次。居民关心最多的,除了米面菜肉采购,就是配药问题。
为解大家的燃眉之急,一支由志愿者组成的配药小分队火速集结,与居委干部“打配合”,帮助居民进行药物“补给”。
一份“提示”,让更多人知道配药渠道
“有配药需求的居民,请于每周五9:00-19:00携带好社保卡、药物明细,交至居委会门口接待处,并做好个人姓名、手机号、地址等信息登记……”上述内容,来自浣沙六村居委会4月13日发布的《居民配药友情提示》。
这份提示的拟稿人是社区配药小分队队长居敏俐。她毕业于药学专业,本职从事食品药品检验工作,小区封控后,她就地转为志愿者,凭借丰富的医药知识,带着8位队员共同投身到社区配药工作中。
4月8日,小分队首次开展集中配药,居敏俐发现,前来求助的居民并不多。“第一周,我们只收到了40份配药材料,但我们知道实际需求量远不止这些。这让我们担心,是不是许多居民还不知道这项服务?万一耽误了大家用药怎么办?”
发现问题后,居敏俐带领队员们紧急确认配药流程,草拟了一份居民须知,交由居委会审核把关后,发布在了居民群里。4月15日,即《提示》发布后的首个周五,小分队派出两名队员“坐镇”居委会接待处。没想到,不久他们面前就摞起高高一沓病历卡。一天下来,小分队共接收了129份配药材料。
“没想到一份《提示》效果这么好!”居敏俐说,“虽然收到的病历卡更多了,我们工作体量更大了,但只要能帮居民解决配药难的问题,我们就乐意去做。”
细致梳理+取药分配,行动有条不紊
收集社保卡、药物明细、病历卡、做好居民现场登记……这些,只是配药工作的“第一步”。
4月16日,小分队队员们逐一检查、梳理居民信息。记者了解到,为了方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配药速度,队员们需要将配药信息整理成Excel表格,详细填写居民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所需药物、特殊备注等内容。
4月18日,居敏俐带着队员们抵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街道统一安排,他们只有半天时间配齐所有药物。配药看似简单,其实门道很多。同一功效的药品,如果这个品牌的没货了,另一个品牌可以吗?居民想要该药品的普通片还是缓释片?同一种药,有每片5mg和每片0.4mg的剂量区分,该选哪个……这些涉及专业的问题,都需要居敏俐做初步判断,如果不确定的,则要求队员们再次与居民电话沟通,确认药品细节。
当晚6点,小分队完成全部取药工作,将所有药物装满6个箱子,塞进了志愿者的小车,并运回居委会活动室。此时,仍没到休息的时候。下一步,他们需要把所有药品按照居民需求,分装入袋,并与社保卡、病历卡等材料一一匹配,放置整齐。往往夜深了,这里还无人入眠……
4月19日,小分队电话通知居民们分批分时段到居委会取药。如遇到居民有临时需求,或对配回来的药品有疑问的,队员们也要一一做好解释工作。如此,这一批配药工作才算告一段落。再过两天之后,新一轮的配药工作又将再次开始……
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居民安心居家
队员倪靖童是配药小分队里年纪最小的,在杉达学院护理学专业读大四。听说自家小区急缺志愿者,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我以后想做护士,治病救人是我的理想。”倪靖童说,“哪怕是配药这样的小事,对居民们来说,也是关乎健康的大事。我很愿意在这之中做出一点贡献。”
对医药知识有所掌握的她,成了队长居敏俐的得力帮手。每个周五,她就与居敏俐轮班上岗,在居委会接待处接收配药材料。当居民提供的药物信息不明确时,她能第一时间发现,并与对方反复确认核实。
今年70岁的张阿姨,也是配药小分队队员之一。“大部分来配药的都是老年人,说惯了上海话,让他们突然改口讲普通话,他们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还容易讲不清楚。”张阿姨说,我就用上海话和他们交流,效率更高!”
还有一位队员周老师,白天在医院上班,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就回到小区帮忙。整理药物信息、分拣打包药品……他说,自己忙,却快乐着。
配药小分队的战“疫”故事
还在继续
致敬每一位家园守护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