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世博家园实验小学:小小野外探险家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戴巴棣《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项目概述
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总是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有着积极浓厚的探究欲,喜爱观察、想象和表达。寒来暑往,春去秋来,白天黑夜的交替出现……这些看似平常的自然现象却蕴含了深深的奥秘。为什么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树桩上的年轮为什么有疏有密?月亮每天的形状怎么不相同呢?带着疑问,汪老师带着班级学生以“野外探险家指南”为主题开展项目化活动。大家围绕“如果在野外迷路,我们如何辨别方向”这一驱动性问题,通过寻找指明方向的物品、查阅资料、制作简易指南针等活动,引导学生用灵动的眼睛去观察万物,去发现大自然中蕴含的奥秘,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探索自然的兴趣。相信这个想象、探寻、发现、创造的过程妙不可言!
项目活动
本项目围绕着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自然的秘密》展开,利用午会课和网课后二十分钟的时间,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小小野外探险家”活动。
子问题1:迷路了,该怎么办?
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使用手机进行导航或是询问路人,部分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认为可以在周围寻找导览图。还有部分同学安全意识极强,认为迷路后应该在原地等待家人寻找或是报警寻求帮助。
子问题2:古人是如何辨别方向的?
发达的信息技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我们又从这个问题联想到古人了。古代的人出行没有APP导航,而且古代人的交通情况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那么他们是怎么找到回家的路?通过结合自然课《植物生长需要什么》一课,联系生活经验,利用网络和书籍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学生绘制了探险家指南小报。
子问题3:如何利用好自然资源为自己指路?
通过子问题2,同学们对古人辨别方向的方法有了了解。那么如何利用好自然资源为自己指路呢?为此,学生精心梳理了不同天气,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可指路的自然资源,制作了探险家指南手册。
子问题4:为野外探险家设计指南针?
自然界的指南针只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怎么样提高指南的精准度呢?通过讨论,学生都认为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是野外探险中必备物品。同学们通过查阅相关图片、视频,确定了制作指南针的材料,弄清了制作指南针的步骤,让我们一起制作简易版指南针吧。
成果与评价
“小小野外探险家”项目化学习是语文学科与美术、自然学科的融合,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积极参与每一个项目。从设计小报到制作探险家指南手册,孩子们在课堂中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过程都沉浸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通过认真观察身边的景物并查阅相关资料加以验证,孩子们掌握了许多丰富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通过制作简易指南针,孩子们感受到了动手实践的快乐,也体会到了科学与文化相融合的奥妙。这一次项目化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而言,无疑是一次珍贵的旅程。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只要你肯刻苦地钻研;假如你害怕开动脑筋,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
——戴巴棣《大自然的语言》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