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讯息:话说杨浦丨他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空军雷达兵
钟敏,浙江萧山人。抗战全面爆发后,他随父母逃难到了上海。1951年1月,钟敏在同济大学求学期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投笔从戎,成为志愿军空军15师某雷达排技师。
他勤学苦练,技术过硬,被战友们称为“活线路”“活数据”。著名空军英雄韩德彩就是在他和雷达排战友的协助下,击落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哈罗德·爱德华·费希尔战机的。
(资料图)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全国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钟敏原名钟乃溥,生于1931年5月。他于1946年考入同济附中,1949年升入同济工学院。1951年初,志愿军空军急需一批地面雷达技术人员,以保障空军有力抗击入侵敌机。空军领导机关决定从杭州笕桥空军第二、四预科总队抽调30名从同济、交大、浙大和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前身之一)电机系、物理系入伍的学员,到南京雷达研究所学习雷达专业技术,钟敏正是其中之一。这些学员组成了一个学习队,直属空军领导,由南京军区通讯处代管,绝对保密。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南京雷达研究所位于南京三牌楼,由原南京军区通信部门的一个器材仓库改建而来,各方面条件都不完备。当时,30名学员住在一间40平方米库房里,床是上下铺,教室是70平方米的大仓库,地面全是土坯。原器材仓库办公室被改作学习队办公室,其余设施如食堂、厨房、厕所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院子中间有篮球架,就算是个篮球场了。
那个时候,夏天没有电风扇,冬天没有取暖设备。大家白天紧张学习,晚上还要轮流站岗放哨。每天早晨起床后,他们都要整队从驻地三牌楼到鼓楼跑个来回,整个行程约6里;上午上课,下午复习功课或到国民党留下的雷达研究所实习,内容包括中文的电工学、无线电学,原版英文的雷达原理、雷达基本电子电路等;晚上则是政治学习。教员是来自3里外的原国民党雷达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及南京大学的专业教授。除了上课,大家的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誓词》
1952年4月4日,钟敏背上行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和苏联《共青团之歌》歌声中,开赴抗美援朝战场的日子。他先坐火车到了安东(今丹东),再换乘三轮摩托到了安东大孤山志愿军空军15师雷达站部队驻地。驻地的战友们都住在老百姓家里,当时那里已经有了雷达操纵员、标图员、油机供电员,就等技术人员到来了。从此,和战友们一起,确保雷达处于良好战备状态,引导空军出征取胜,成了钟敏的神圣使命。
朝鲜战场上的雷达部队
抗美援朝时期,一个雷达排负责一台雷达,人员包括1位站长,1位指导员,1位技师,4位操纵员和标图员,共7人。他们这台雷达是前苏联在二战中用过的旧机器,小故障不断,大故障不少。白天雷达要整天开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钟敏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对其进行维护保养,有时遇到疑难问题会检修到凌晨一二点钟。因此,钟敏也习惯了昼夜连续工作,包括背线路、记数据,废寝忘食是常有的事。依靠在同济培养的学习能力,他练就了一身好技术,被战友们称为“活线路”“活数据”。
1978-1983年钟敏曾参与组织研制雷达指挥自动化装置“雷情Ⅱ号”
雷达开机工作时,钟敏要和战友们聚精会神地监护着。那个时候,空中隆隆的飞机声,雷达荧光屏上敌我战机犬牙交错、你来我往的交战情况,把他们“带”到了激烈的空战中。他们心中也始终牵挂着空中的战友,高度关注雷达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所以,雷达一关机,他们就抓紧时间检修和保养,争取让雷达以最好的战备常态迎接下一次的开机战斗。
但故障总是难免的。有一次战斗中,雷达突然发生故障,指挥员命令尽快修复,雷达操纵员也焦急地等着。心慌意乱中,钟敏的手不慎碰上充有高压的电容器,一下子被弹出2米之外。幸运的是,那个部位电流小,没有酿成大祸。就这样不断地磨炼,钟敏逐渐变得沉稳起来,养成了在任何紧急情况下,始终都能保持清醒、沉着应战。
1952年底,钟敏患病,在师后方卫生队先后进行了两次手术,但刀口还未愈合,他就要求返回前线。可机场医疗队离雷达阵地有10里之遥,白天他要为战机出击提供保障,不可能去医疗队,晚上要检修和保养雷达,也没有时间,只有请战友帮助换药。当时,他们的驻地离雷达阵地有三四里路,中途要经过两个小山坡,一个浅洼地。为了胜利,他只能在身体患处涂上药,敷上纱布,每天早中晚坚持在驻地和阵地间来回,血水渗出裤外、刀口疼痛难忍。就这样,他一直带病坚持到抗美援朝取得最后胜利。期间,他们的雷达排保障战机击落击伤敌机68架,其中击落52架,击伤16架。
2005年,由于为反映抗美援朝空战的四集纪实性电视片《杀机四伏的天空》提供详实资料,钟敏受到空军有关部门的表彰。
在被击落的52架美战机中,包括志愿军战友、著名空军英雄韩德彩击落的美空军号称“双料王牌”飞行员的战机。按照美国空军的说法,击落5架飞机的叫“王牌飞行员”,所谓“双料王牌”便是有着击落10架飞机的“战绩”。那是1953年抗美援朝后期,美军为了板门店停战谈判的需要,利用它的空中优势,狂轰滥炸,妄图阻止中朝陆上部队挺进,迫使我方在谈判桌上作出让步。因此1953年春季以后,空战十分频繁,几乎每天从早到晚接连不断,我军雷达也整天开机搜索,及时向指挥所报告空情。
1953年4月7日,天气晴朗,碧空万里。下午2点半,钟敏的雷达刚关机,指挥所就传来了开机命令。随着3发绿色信号弹升上天空,志愿军空军15师3中队12架米格15歼击机腾空而起,直奔朝鲜楚山方向。同时其他机场兄弟部队的机群也相继飞往同一空域。下午3点多,美空军出动8批164架战斗机和轰炸机,对朝鲜清川江桥周围地区实施轰炸、扫射。志愿军空军与美机群就在这里展开了一场空中大战,直到4点多,敌机才狼狈逃窜。
志愿军雷达站
志愿军战机胜利返航途中,雷达荧光屏清楚地显示前10架战机按序经过几个转弯后,逐个准备着陆。就在最后的3号4号机放下减速板,准备着陆时,我方雷达兵发现了1架躲开我方雷达网,突然从山谷里窜出来的敌机,企图偷袭志愿军刚刚着陆的飞机。但敌人再狡猾也逃不过钟敏雷达的“天眼”。敌机刚一露头,就立即被抓住。这个时候,3号4号机已下滑到2转弯和3转弯间,3号机在300米高度刚改平,敌机就猛扑上去。雷达兵立即报告:“敌机已咬住我3号机”,指挥员随即命令3号机马上“拉起来”。
然而,3号机尚未拉起来之前已被敌机击伤,只好迫降。4号机飞行员韩德彩决定与美机同归于尽时,美飞行员赶紧将飞机向偏方向拉开,因此露出其较大的机面。关键时刻,志愿军雷达兵临阵不乱,紧跟紧报:“我4号机在敌后增高到800米,敌机上升500米。”4号机根据其有利的高度和位置,几乎在得到地面指挥命令的同时,对准敌机来了一个“长连射”。很快,雷达荧光屏上就看到敌机失去控制,向爱河西北边的山谷方向下坠。钟敏和战友们情不自禁地高声叫起来:“揍下来了,揍下来了!”
抗美援朝中的雷达部队
事后得知,那架美机飞行员是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过3000小时、在朝鲜战场上出动170多次、号称美军“双料王牌”飞行员的哈罗德·爱德华·费希尔。而驾驶4号战机的却是个只飞行过100多小时的20岁年轻飞行员韩德彩。
2003年8月1日,钟敏(左)和战友韩德彩(右)合影
钟敏(左)与战友朱学诚(右),在韩德彩击落美国“双料王牌”爱德华战机后,于志愿军机场附近合影庆祝。
这场空战还给钟敏留下了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就在爱德华被击落的第2天,钟敏的战友,从上海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入伍,负责韩德彩飞机维修工作的朱学诚,请机场摄影组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以庆祝为击落敌机作出的贡献。但因部队规定不允许在机场内或地面设施附近摄影,所以他们这张照片是在雷达阵地的一个空荡的角落拍的。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师召开庆功大会,钟敏获颁朝鲜文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
1953年10月,钟敏获颁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军功章(朝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