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日报丨[浦东]竹园小学:聚焦关键能力培养 助力青年教师发展——青年教师成长营研修坊@YOUNG(第一期)
2研修背景
(资料图)
2021年12月,竹园小学成功立项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青年教师(2-5年)专业发展实践项目——《通过项目化学习校本研修课程实施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策略研究》。我们期望通过本项目实践研究引导青年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如何通过多渠道、多维度的校本培训,促进青年教师的转型学习,从而带动这股新生力量的专业成长?竹园小学“立根”(2-5年)阶段的青年教师迅速集结成团,“青年教师成长营”诞生了。成长营聚焦项目化学习校本研修课程实施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策略研究,以项目化学习为手段,进行相关学习、研究与实践,通过国家课程项目化和校本课程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使青年教师理解项目化学习的含义、体验项目化学习过程,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在青年教师职初阶段固化“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观念。
精准指导
2022年6月15日,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郑新华博士作为项目推进的专家指导,对青年教师成长营的核心团队——各校区的营长们开展了第一轮培训。此次培训,郑博士对学校校本研修框架“项目化学习中的青年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校本培训框架”如何搭建落实给出了宝贵且有效的建议:
1.意识提升。做项目研究,要具备整体意识,以成果为导向进行设计和实施,让老师的个体知识和学科知识进行碰撞;
2.团队协作。在落实校本研修框架中的设计素养评价时,可以通过选择某一个特定素养作为工作坊的主题,开展模式可以通过精英先学习模仿,再带动小团队的方式带动学习;
3.理论加持。推进过程中一定要开展理论学习,应为老师们提供一些书、文章,或者老师们自己选择好阅读的资料以后,就带着从中学习到的理论去实践,为后续撰写案例做好准备。
整个培训过程中,各成长营的领头羊都意识到“聚焦某个关键能力或者某一核心素养,让青年教师们参与学习设计、实施和评价”,我们认为这是一条培养青年教师的正确路径。
聚焦问题
作为浦东新区第一批项目化学习种子实验校,自2021年初启动研究以来,学校一直将项目化学习作为学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为了让学校青年教师们进一步了解项目化学习方式,提升、锻炼教育教学基本功。
在教师发展中心的牵头下,本月竹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营正式成立研修坊@YOUNG。第一期的研修活动以“项目化学习中驱动性问题的生成策略”为研修主题,培养青年在项目化学习实施过程中设计驱动型问题的关键能力。
研修坊@YOUNG(第一期)
明确了第一期研修坊的目标和任务后,各校区营员们在分营长的组织设计下顺利开展了四次学习活动,分步落实学习目标。
专家引路为教师专业成长导航
2022年6月27日,一场特殊的专题学习在云端开启,浦东新区项目化学习指导专家、上海市科学研究所崔春华老师为参与项目化学习的教师做专业指导。
专题学习之前,学校项目化学习领域团队向教师发放了前测问卷,活动中,崔老师对前测问卷中最集中的问题“如何围绕着驱动性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推进”做了深入浅出的指导。
崔老师指导大家梳理了项目化学习的关键要素,结合学校评审的具体案例,指出项目化学习一定是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情境化学习,重在问题的探究,一定要化到学习之中,提醒老师们项目化学习中值得注意的四“P”模式,即问题——方案——实践——产品,并对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做了详细的说明。通过一个个设计示例,将有效的驱动性问题就比作“裹着糖衣的良药”,这样形象的比喻帮助老师们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通过本次专题讲座活动,青年教师们学习了解驱动性问题设计的通用框架,进一步丰富了项目化的理论知识。
学习理论尝试设计驱动性问题
7月初,各校区分营在营长的组织下开展了自主学习论文案例,了解设计驱动性问题的表达框架,并将学习所得与大家进行分享。
解读项目研究内容,了解方案
研修活动中,各校区营长们首先向老师们解读了对第一期研修坊的方案,对任务表单进行了相应的说明,让老师们对研修坊的各项活动做到心中有数。
研读驱动性问题案例,交流感悟
青年教师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分组研读了《“三思”而行,走向深度学习——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试析深度教学课堂问题的驱动与引领》等几篇有关驱动性问题设计的优秀案例,随后集中交流学习感悟。活动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视角阐述心得,讨论疑惑,碰撞出不小的思维火花。
分享驱动性问题案例,借鉴经验
此外,本次分营学习研讨沙龙活动中,教师代表们讲述了自己参与过的项目化学习中成功的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案例以及设计思路,通过实践分享,青年教师们深受启发,为后续尝试自主设计一个驱动性问题奠定基础。
实践分享优化设计驱动性问题
7月中旬的第三次分营沙龙的研修主题依旧聚焦在项目化学习中驱动性问题的生成策略上,在前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分享的基础上,教师们尝试优化已有案例中的驱动性问题。
理论学习,交流感悟
在本期分营沙龙开展前,各成长营将“优化设计已有案例的驱动性问题”作为本次活动的前置任务,通过不断学习项目化理论知识,研究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动中,大家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分享心得体会,共享学习资源。
反思不足,优化问题
前期,各营已经以小组为单位,将刚刚提及的前置任务作为导向,进一步学习了理论知识并完成了驱动性问题的优化设计。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扩充了大家对于驱动性问题设计的知识储备,助推思考并完成驱动性问题的优化设计以及相应的说明。之后,各个小组的成员按顺序交流各自是如何进行驱动性问题的优化设计,以及在优化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收获。通过改进与反思,成功优化驱动型问题,实现任务驱动。
总结收获,确立目标
在优化驱动性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些具备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发散性思维,从而拓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此外,在优化设计时,不仅要联系实际,同时也可以融合一些学科特点,例如让学生以一个角色参与到项目化学习。在项目化的实施过程中,优化后也未未必如想象中顺利,之后可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老师们也将通过本期以及之后的不断学习,逐渐进步!
总结展望 握住项目化学习的钥匙
7月底的第四次活动主题是对青年教师成长营研修坊第一期活动进行阶段总结与展望。
四校区的营员们齐聚线上,总营长顾润婕老师先对第一期的活动进行了总结,接着,各校区的分营长也对7月开展的学习沙龙进行了亮点总结与收获分享。
随后,张杨校区的万佳臻老师还带来了项目化学习的案例分享——《谁是下一个福尔摩斯?》。项目化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但也不可脱离教材,从张杨校区分享的《谁是下一个福尔摩斯?》的项目化案例中,老师们学习到要认真研读教材、课标,从单科到单元,再到多单元,最终将其转变为一个真实而复杂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完成了学科内核心能力的实践,也强化了对概念的理解。
最后,黄慧老师对第一期工作坊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对老师们的探索和实践表示肯定,同时也布置了两个学习任务:任务一: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搭建一个案例框架,任务二:思考项目化学习手册的内容、篇章、模式等,希望青年教师们能专业求实不断探索,努力将知识的学习融会贯通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竹园这样有一支有战斗力、有创造力的团队中,笋芽们热爱学习、热爱研究、专注自身的专业成长。学习设计驱动性问题,最终找到打开项目化的一把钥匙。但项目化学习之路漫漫,精彩未完待续,我们将继续在这条研究之路上一路播种,期待收获,最终看到教育最美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