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每日简讯:退休后仍然每天来“上下班”?徐汇这位非遗传承人有话说

来源: 上海徐汇 时间: 2022-08-13 15:51:22

烈日下,林秀梅带着熟悉的笑容走进黄道婆纪念馆,熟络得跟每个人热情地打着招呼,豆大的汗水从额头上滴下来。

林秀梅是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的区级传承人,以前常常会到黄道婆纪念馆参加活动和座谈,展示黄道婆技艺。久而久之,林秀梅把传承工作当做了她退休后的一项事业,尽管退休多年,仍然每天到纪念馆“上下班”。“我在纪念馆,可以给观众现场展示三锭棉纺织技艺,还能把技艺教给其他人。”

(资料图)


(相关资料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6岁的时候,觉得外婆纺纱很好玩,一团棉花怎么会变成一根线呢?所以每次外婆纺纱,我都站在旁边看。外婆一去忙,我就拿起棉花、踩上纺车‘玩起来’,时间一长,我也会纺了!”说起儿时的技艺,林秀梅津津乐道。

“那时候织的布都可以拿去卖钱。后来我的纺纱技艺越来越熟练,就跟妈妈学习织棉带子,还学会了染纱、紧纱和织布等工序,我虽然年纪小,但是已经可以熟练地把棉花纺成棉线,再织成布。看到自己亲手织的布卖了钱,别提多高兴呢!”

因为爸爸是一名裁缝,林秀梅又跟爸爸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织出的布做成衣服、床单之类的纺织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喜欢,林秀梅快速开启了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学习的启蒙之路。

传承是重要的使命

手工技艺的无穷魅力和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使得林秀梅在棉纺织技艺的学习中坚持不懈、不断探索。长大后,只要有空闲时间,她便拿起棉花或者棉线努力提高自身的棉纺织技艺。

(资料图)

林秀梅万万没有想到,她曾经用来谋生的技艺,将来会成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曾经的国家级传承人康妈妈一起参加纺纱活动,那时我才知道,华泾原来是元代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故乡。”

自那时起,林秀梅渐渐明白,她从小喜欢做的事情,不仅是在传承一门手艺,也是在传播一种文化、一种勇于革新、甘于奉献的精神,这让林秀梅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

奉献是珍贵的经历

“我在纪念馆的这几年,越发感受到我们的年轻人还是很喜欢传统技艺的,他们在传统技艺中品味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黄道婆的精神。”

有一天,林秀梅照常在黄道婆纪念馆“上班”,一位妈妈带着读四年级的女儿来参观。小女孩看林秀梅纺纱看得入神,林秀梅于是把孩子带到后院的棉花地里,教她认识棉花、棉籽,告诉她把棉花纺成线之前要把棉籽去掉。小女孩费了好大劲才剥掉一颗棉籽,林秀梅顺势说道:“以前剥棉籽是很费劲的,黄道婆改良创新的轧棉机大大提高了效率!”

小女孩兴趣更浓了,请求林秀梅双休日教她纺纱。尽管林秀梅一周要到纪念馆“上五天班”,可是为了这么积极好学的孩子,她硬是在每周末挤出一天来教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了几周,小女孩已经能熟练地纺出一根纱。林秀梅说:“把我的手艺传授给她,我认为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

正是带着这份热情和干劲,林秀梅教过的学生分布于各个年龄段,有刚刚启蒙的幼儿,有纺织领域的学生,也有退休的社区居民。

因为喜欢,所以无私奉献着,正因为他们的这份坚守和付出,让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传承下来,还能活起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