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每日看点!方家松:“在深渊科学逐梦路上,我找到了临港这片热土”

来源: 周到 时间: 2022-08-19 18:46:20
【编者按】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挂牌成立。今年,临港新片区即将迎来成立三周年。三年时光,这片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描绘的蓝图,正在飞速地实现。


【资料图】

而这一切,离不开在这片土地上奉献智慧、挥洒激情的人们。与临港共同成长,是临港的幸事,也是所有临港人的幸事。

临港新片区揭牌三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30位临港人,记录下他们与临港共同成长,描摹辉煌的故事。

海洋的深处,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奥秘?

站在海基六路上的海洋科技创新园,面向不远处的“临港之海”,方家松教授常常思索。

方家松是上海海洋大学二级教授,上海深渊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在来到临港之前,他已是全球知名的深海微生物学家、生物地球化学家。这样的身份,注定了他的生活与海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临港这片土地,不仅让他有机会亲近上海的海,还让他找到了心目中的科学蓝海和深海深渊。 

来到临港,走进“深渊”

在国外工作时,方家松教授非常关注国内的海洋科学发展。上海这座以海为名的城市,他自然不陌生。“在哪里可以找到上海的海?在临港。”方家松如是说。

2013年,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深渊中心”)在临港成立,它的创立得到了临港和上海海洋大学方面的大力支持。为了招聘新的团队,发展深渊科学技术,它的创立者——原“蛟龙”号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教授找到了远在海外的方家松教授,促成了方教授与临港的第一次会面。

“那是2014年,崔维成教授邀请我到深渊中心作学术报告。在参观深渊中心的过程中,他向我介绍了深渊中心在产学研各方面的系列计划。”方家松教授回忆。

在临港的大学校园,两位专家越谈越激动。在海洋科学这门年轻的学科领域,他们是彼此的知音。得知深渊中心在搭建世界上唯一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要研制开发能够进入深渊进行采样观测的全海深装备,包括科考母船、载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方家松教授被深深吸引。科技临港,未来不可限量,他想,这正是他在海洋科学逐梦路上寻找的一片热土。

研究深渊,对于人类而言十分重要。深渊很深,是海平面以下6000米至11000米的深海。“在2019年以前,人类向太空共送去两百多名宇航员,但潜入深渊只有两次(三人)。第一次是1960年,美国人Don Walsh和瑞士人 Jacques Piccard为了探险,下潜挑战者深渊,在那里待了20分钟。第二次是2012年,电影导演卡梅隆乘Vertical Torpedo下潜挑战者深渊,也只待了3个小时。”方家松教授解释,这些局限,与当时人类没有研发出能够潜入深海深处的载人潜水器有关。但是,随着我国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马海沟挑战者深渊10909米深处,深渊取样的技术壁垒已经不复存在。 

临港是国际城、科学城、未来城

从2015年成为上海海洋大学讲座教授,到2016年入选国家人才计划,再到2017年全职加入上海海洋大学,方家松教授一步步走近临港,最终在临港驻扎。

“我2014年来临港,是坐16号线来的,当时我就发现,临港和上海其他地方不一样。上海的主城区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但临港却很清静,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是能静心工作的好地方。”方家松这样描述对临港的最初印象。

“临港的南面东面都是海,大海调节了临港的气候,即使在酷热的炎夏,临港也总是凉风习习,使人感到舒适。临港的中心是滴水湖,新城环湖而建,机关单位、高校、金融机构、住宅区、商圈……一应俱全。这里的马路很宽,绿化很好,出行也不拥堵,让人心情舒畅。临港是海洋城,但同时又是‘海—湖’互通的活力城,我的一个研究生就曾研究了‘湖—海’如何相互作用,微塑料如何跨生态域进行传输。‘湖’就是滴水湖,‘海’就是东海。”方家松说。

充满魅力的临港,吸引着方家松教授把家从国外搬了回来。“我的第一个五年合同周期是2017年年初到2021年年底,已经结束了。今年,我又和学校签了新的五年合同,继续为临港高校的深海科研开拓新路。”他说,临港不仅环境好,它的发展规划还与国家的大战略相契合,很有吸引力,能够吸引各行业人才到这里创业。

上海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临港便是这个都市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方家松教授相信,临港是一座国际城、科学城和未来城。比如,这里有每年一届的国际顶级科学家论坛,汇聚世界上的科学精英。上海有三大国家实验室,其中之一就在临港。临港国家实验室聚焦生物医药和脑科学。“临港这座城,是汇聚众多有智慧、有激情和有才能、创造未来的高级人才的地方。” 

得益于临港支持,不断取得新成就

谈及2017年回国,2018年就拿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项目,方家松教授说:“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临港争了光。这也是上海海洋大学首次拿到这个类型的项目。”

他向记者介绍: “因为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去年,临港管委会鼓励我们筹建临港深渊生物医药创新开发平台,向上海海洋大学提供9600万元经费资助。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科研支持。”

方家松教授总结,不论是仪器设备等硬件的支持,还是人才政策等软件的支持,临港的支持都特别给力。“我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都是世界领先的。过去五年,我们的团队联合国内1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圆满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做出了很好的成绩。”

在临港的支持下,今年五月,方家松教授团队在研究深渊微生物适应深渊极端环境的代谢策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在微生物学顶级期刊Microbiome发表。

方家松还提到:“我们团队还从深渊沉积物中分离出了耐高压真菌,对它们的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发现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抗菌抗肿瘤的活性,具有新型海洋药物研发的潜力。” 

展望未来,方家松教授充满信心:“在临港的支持下,我们深渊中心一定能在深海深渊科技领域做出更大贡献、取得更好的成果。”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何雅君

标签: 我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