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速看:《胆小鬼》:当悬疑剧费笔墨写青春,残酷的伏笔在后头
有人说,十部悬疑剧,一半在西南,一半在东北。
这当然是笑谈,但也确确实实说明,白雪皑皑、气氛森冷的东北,是国产悬疑题材影视剧偏爱的故事发生地。
(相关资料图)
最近一部以东北为故事发生地的作品,是正在优酷播出的短剧集《胆小鬼》。然而选择东北,并非《胆小鬼》跟风,而是作品天然的底色——原著小说《生吞》聚焦1990年代的东北,不仅书写了青春成长过程中“人”的故事,也贯穿着残酷的叙事和悲情的命运走向。
如今,豆瓣7.6的评分证明,《胆小鬼》在暑期档大剧云集的竞争中,已然凭借独特的气质站稳脚跟。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不是悬疑剧里最烧脑的,也不是青春题材里最校园风的,但它耐心地书写了时代更迭下不同人物的命运变化,具有一种真实而动人的力量。
与一般的悬疑剧不同,《胆小鬼》虽有十年前和十年后两个凶案为引子,却没有直给罪案的侦破过程,而是细细描写人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其中,1999年的故事色调最为明亮,秦理、黄姝、王頔、冯雪娇之间的友情,虽然遭遇风霜却依然纯粹干净,友情、爱情、校园霸凌等话题交织其中,青春感扑面而来。
对于这种节奏稍显柔和的讲述,很多观众最初都感到不解:明明是悬疑剧,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友谊?
答案很快揭晓:在2001年黄姝非正常死亡之后,剧集开始凸显悬念和阴冷画风。花季少女为何遇害?十年后出现的尸体与当年黄姝案件有何关联?曾经青春优秀的秦理为何变成了失聪阴沉的工人?冯雪娇和王頔老同学相见又为何话中有话?……双时空、三条时间线的叙事之下,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抛出,钩着观众带着疑问不断往下走。而等到事件越发明朗,昔日明亮的校园篇章也引发了观众最强烈的反思和震撼:秦理和黄姝原本是那么美好的人,为何命运对他们如此残酷?
换句话说,《胆小鬼》的叙事方式是大胆的,它需要沉浸式的专注,这在影视内容快速消费的年代实属不易。好在从目前播出的反馈看,《胆小鬼》也遇到了自己的“知音”,剧中大量的隐喻和伏笔被观众细细品味,“二刷”的呼声也不绝于耳。比如校园里两男两女的雕塑,对应着四人组的友谊和状态,但当黄姝死去,雕塑也分崩离析,四人组的友谊一去不复返。而王頔当年写下的“美好不再是我的征途,苦难才是我永恒的旅伴”,也堪称四个年轻人命运的写照。
除了叙事,《胆小鬼》中真实的情感,同样让人触动。四个少年的残酷青春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们的偏见、冷漠、怯懦,也在助推悲剧的酿成。从原生家庭的伤害,到学校老师的偏颇,恶意一步步吞噬着少年人的活力,也将他们拉入了命运的深渊。当剧集细细还原那些成长过程中因胆小而造成的隐痛,观众开始理解,“退缩”和“隐瞒”很容易,“孤勇者”却更为难得。正如导演张晓波所说:“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把胆小鬼踩在脚下,这就是我认为《胆小鬼》这个戏最终我们想达到的。”
对于《胆小鬼》,你又会打几分呢?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曾索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