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亮点!人生万里 始于阅读丨《古诗十九首》:短语长情,五言冠冕
(资料图)
撰写丨方 隽
朗读丨吴斐儿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作者已不可考的一组汉代五言诗,一般认为产生年代大致在东汉。作者多为当时中下层文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将其收入《文选》,命名为《古诗一十九首》,此即《古诗十九首》得名由来。诸诗非一时一地之作,亦缺乏前后呼应的整体性,故《文选》将其编入“杂诗”类。皆无题目,后人取各诗第一句为题。所谓“古诗”不是与律诗、绝句等近体诗对称的古体诗,而是南朝人对汉末传世的无名氏古诗的称呼。这些诗与汉乐府诗关系密切,部分本身就是乐府歌辞,是乐府歌辞脱离乐曲向五言诗发展的结果。它的题材及写作手法为后人继承,被誉为“五言之冠冕”,“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羁旅怀人,相思念远是《古诗十九首》的一大主题,另一些诗作中有追求富贵、及时行乐的颓废消极思想。东汉末年,时局动荡,政治黑暗,下层文人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常年在外奔波,组诗里便有了游子思妇的离愁,如:《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冉冉孤生竹》《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等篇。加之外戚、宦官专权,贿赂成风,个人愿望难以实现,感时伤怀,忧生念乱,诗里也有人生无常,享受当下的慨叹,追逐功名富贵的急迫,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乎随物化,荣名以为宝”“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古诗十九首》意蕴深远,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称其起源于《国风》,即指其比兴而言。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妇,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这种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为人所共有,因而《古诗十九首》常读常新,清代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价非常精当:“《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古诗十九首》充分体现了“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诗学观,而通体浑成,将丰厚的内涵发之以平淡。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古诗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自然平淡的语言与乐府民歌的影响不无关系。又经文人之手,是加工剪裁后的民间语言,因此更生动,更能表达丰富、真挚的感情。
标签: 古诗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