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天天视点!国庆佳节,非遗文化、乡土民俗在周浦公园一一亮相

来源: 文汇报 时间: 2022-10-01 20:34:26


(相关资料图)

非遗文化和乡土民俗走进公园展演,唤起游客的儿时记忆。国庆长假伊始,由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第58届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在浦东周浦公园上演。这里有乡村老妈妈走台步的土布秀、有中学生红彤彤的剪纸展演;那里有中学生香甜甜的画糖画展演、八旬老伯手执稻草编草鞋、老妈妈带着年轻的女儿一起穿梭织彩带的动人场景。最亮眼的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一浦东宣卷也有新传人。这个项目的传承人,镇文化中心的朱平红、周福妹正在教澧溪中学初一学生桂嘉乐和另一位游客中的女孩学唱浦东宣卷。那软糯的纯真沪语唱腔,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赏。一位来自黄浦区的许姓游客说:“浦东宣卷现用百年老调填上歌颂祖国的新词,听起来流畅,有上海味道。”作为江南传统的民俗民间艺术之一,浦东周浦宣卷在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遗目录,与浦东说书、锣鼓书、上海说唱和上海评话一样,属于上海曲艺的重要代表,体现着上海本土曲艺文化的特有风采。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去年成立了“浦东宣卷”传承传唱队,深入到学校、社区、乡村传承传唱非遗经典。在公园的另一边,12名头裹土布头巾、上穿老布扯襟衫、下穿土布裤子、脚着丝绒花布鞋的老妈妈正在进行土布腰鼓表演,浑身透出一股厚实有劲的乡土味。腰间的红绸带飞扬起来,“咚咚咚”地奏响着金秋十月的丰收情怀。土布走秀也有看头——老妈妈们走起台步来不亚于专业演员。她们一脸喜悦,向游客展示那恬静优美的乡村生活, 透现出浓浓的乡土气息。乡土民俗融合时尚也是一大看点,穿着老布服装跳起现代的伦巴舞和恰恰舞,舞跳得轻快而优美,又秀出了乡土土布服装的无穷魅力。另外一个浦东的非遗项目——芦苇编织也在现场亮相。周浦镇沈西村的施华鑫是一个芦苇编织能手,他用青青芦叶精心编织出乡野中各种形态的蚂蚱、蝴蝶、青蛇、大闸蟹、玫瑰花等动植物。这次,老施为了国庆民俗展演,忙乎了好几天,特地创作了庆国庆的小灯龙、小鱼儿戏水等作品。老施还把芦苇编织传授给妻子、女儿以及外甥女。展会上,她们祖孙三代围在展台前,一起编织蚂蚱,其乐融融,让芦苇编织也有了新传人。糖画展台上插满了刚画好的作品,有跳跃的金鱼、展翅欲飞的蝴蝶等,这是周浦实验学校的学生精心创作的。该校4名学生分2人一组,一人负责熬制糖浆,另一人则举着不锈钢勺,专心致志地用糖浆在光洁的石板上绘制出一幅幅晶莹剔透的糖画。这次为庆国庆,周浦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又创作了全套十二生肖的糖画作品。“以往画糖画都是老艺人,现在糖画被学校引入课堂,作为学校的拓展课。“糖画传人”都是初中生,他们成为新一代“糖画传人。该校糖画工坊成立于2006年,在近几年逐步形成了糖画创客工坊和糖画社团。孩子们在工坊里除了学习传统的糖画技艺,更是以小组为单位,对传统糖画尝试进行再创新。在此期间,学生们尝试了立体糖画的制作、彩色糖画的制作、低糖糖画配方的探索与尝试,并在创新比赛中屡获佳绩。剪纸展台前,周浦镇澧溪中学学生剪纸队的队员们在傅文首、沈磊、、沈晓文、赵诗蓓老师的指点下,正灵巧地刻动着手中小刀,在人们转眼之间,一幅幅刻纸作品跃动在他们的手中。傅老师介绍说,刻纸也属剪纸,但比单纯的剪纸更难以把握,但学生们深入钻研,刻纸作画水准提高很快,经常应邀外出展演。古老的剪纸艺术又有新传人。该校领导对此也很重视,把刻纸作画作为校的重要拓展课,把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

作者:陈军贤 唐玮婕编辑:朱伟责任编辑:戎兵*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周浦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