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黄浦书店探秘|从豆蔻到不惑:读者的读者长大了-环球热议

来源: 上海黄浦 时间: 2022-10-08 16:45:04


【资料图】

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一本杂志,曾经照亮过你的心灵?她给你岁月静好、独处悠闲的惬意,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像一把万能钥匙,打开智慧世界的大门。

说起九江路230号的读者书店,也许很多人没有去过,但说起《读者》杂志,很多人不会陌生。诞生于1981年的《读者》,可以说是“80后”们青葱岁月里永不凋零的花。她陪伴一代代读者成长的同时,自己也从豆蔻少女走到了不惑之年。

曾经的《读者》,总是被摆放在书报亭里最显眼的位置。校园里几乎人手一份,作为半月刊,对铁杆书迷来说,仍难满足。像《萌芽》、《少女》等当时风靡上海的杂志一样,在上世纪90年代,她几乎变成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艺青年特有的象征。

作家余秋雨曾言:龙尾山下,黄河之滨,一群无名有为之士,居然办出了一份世界有名的好杂志。谁也想不到,《读者》带着西北之风的冷冽和粗犷,却用她的细腻与柔情成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文苑”“人物”“杂谈”“话题”“人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兼容并蓄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围绕“真善美”的故事,抚慰人心、启迪思想。而最重要的开篇“卷首语”更以其篇幅短小精悍、文字行云流水、内涵意味深长,让读者在翻开刊物第一眼时,就深深被她吸引。

“当我们读云的时候,云一定也在读我们。天空是云的故乡,从云的角度看,它的天空是大地,也是我们的故乡。你读一朵云的时候,内心是纯净的。天空广袤,微风、大风、台风,很快就能把一朵云变成无数朵,也能把无数朵云变成一朵,云卷云舒,我们心底的事也云聚云散。”(摘自《读者》2022年七月下“卷首语”)

如今,随着报刊亭的消失、纸质读物的衰落,年过不惑的《读者》也鲜少进入大家的视野,但它对读者的关怀和鼓舞却从未离去。它印在纸上,用最实在的方式,留在这一方天地,更以它浓烈的温情、润物无声的姿态,沉淀于我们的成长岁月。

你是否也想念这本久违了的期刊?不妨趁着国庆假期,走进“读者”看《读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