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些人特别容易被骗 你是其中之一吗?从心理学去解读容易被骗的人
有这么一些人特别容易被骗,你是其中之一吗?
从最信任的身边人对你撒的一个谎,到数百亿的庞氏骗局——“骗”,这个字眼如幽灵般随着人类文明从奴隶社会走到了今天。
随着每个人年龄渐长,阅历越来越丰富,大家都觉得自己似乎能一眼识穿骗局,却免不了从这个坑跳到了另一个坑。
奇怪的是,为什么在骗局面前:
有些人“毅然”放弃了对家人的信任;
有些人得知了真相后却执迷不悟;
有些人学富五车却倾家荡产呢?
从心理学入手去解读,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一、骗子的攻心术
骗这个字眼虽然比较卑劣,但客观来说这是受害者视角和法律视角。
在行骗者的眼里,他们很可能认为自己是救世主,或者至少认为自己不具备主观上的恶意。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控制欲。
从哄骗你买保健品,到渣男许下的诺言;从家暴中的PUA,到互联网上的投资陷阱……只要是带有欺骗和诈骗的行为,或多或少都有思想控制的成分在里面。控制方通常会呈现出三个特质:
1. 在对话中占有心理上的优势,从而影响着受骗方的安全感。
2. 对受骗者缺乏基本的同理心,道德标准较低。
3. 对于控制别人这件事有“上瘾”的感觉。
社会学家的共识是,控制方最凸显的性格特征就是“自恋”。他们的内心似乎有个声音在随时提醒自己:“我很重要,所有规则对我都不适用。”
他们对自己的重要性有一种膨胀的感觉,对过度关注和崇拜有强大的需求。
中世纪的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有句名言:「盲人的世界,独眼者称帝」。
这句话如果和自恋者配合起来,那往往就会产生可怕的效果。
因为自恋者首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所谓“专业知识”,然后他们会善于利用对方的认知盲区和知识盲区,把受骗者拉进一个陌生的信息空间里,然后用一种“布道者”甚至“救世主”的姿态向受骗者灌输信息。既让自己体验到了优越感,又得到了控制对方的快感。
另外还有一些人,也许并没有特别强烈的自恋人格特质。
但是他们缺乏严格的道德准线。这导致有时会在一些事情上向自己的道德做出小小的妥协——然后就尝到了甜头(甚至可能让自己和对方都获利)。于是他们会再做一次,也许会设计一个更大或风险更高的骗局。
关键在于,随着行骗行为的发展,他们会逐渐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道德的”。
这种心态经常出现在金融骗局里面。参与骗局的人们会逐渐认为:自己是为了帮助大家实现财富自由而在努力。
二、你是那个容易受骗的人吗?
每个人的性格、情绪控制能力、判断和决策能力,甚至当下的压力和曾经遭遇的创伤,都可能影响到自己在与骗局的周旋中的处境。
那么,究竟是哪些人容易受思想控制,甚至陷入骗局不可自拔呢?
No.1
依赖型人格
四大依恋类型中,有一种叫做焦虑型依恋。他们在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环境内被养育。童年时的内心总是充斥着:“我很可能就得不到妈妈的关注和回应了”这样的心态。导致其长期需要仰仗别人的关注和深情才能获得稳定的心境。
这导致了他们在“自我”和“他人”之间难以形成清晰的界限。甚至经常以一种“自动自觉”的姿态去迎合对方,而其目的是通过追求他人的肯定,让自己平添一份价值感。
焦虑型依恋在亲密关系中如果遇人不淑,非常容易陷入被PUA的悲剧。因为PUA者时常会打压对方的价值,而当焦虑型依恋无法从亲密关系中获得另一半的肯定,就容易产生“我要怎样你才满意”的急切诉求,逐渐落入对方圈套。而上升到其它的社会关系,也是类似的。
No.2
受骗者的自恋
大家以为只有行骗者才具备自恋心理吗?
错了,受骗者很可能也具有自恋心理——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这种自恋心理往往伴随着自卑。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不顺心(但其实很平常)的事情,但同时又对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高期望,比如:梦想暴富,梦想阶级跨越。
有心理学家指出,这类人在受骗的过程中,往往包含了两层心态:
自我拔高和夸大
即认为自己比他人高出一等,或自己的能力、层次在他人之上。
认为行骗者具有跟自己同等层次的认知
或者可以带领自己进入更高的层次,是自己的“知己”。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这部分人对自我,以及他们认同的群体——包括行骗者——存在理想主义的心态。
三、哪些部分会被利用?
1. 当下的压力和过去的创伤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
每个人在遭遇挫折和不测时,心态是最脆弱的。
这其中最为凸显的就是财务和疾病。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
当人们存在这两种压力时,不仅仅会产生难过、绝望等情绪,还容易产生对社会不满,以及任务命运不公等带有怨恨甚至愤怒的情绪。而当这些情绪无法得到疏解,骗子就容易乘虚而入。
而一个人曾经的创伤,则会以更加复杂的方式,影响着这个人当下的心理状态。
这里最为可怕的地方在于,行骗者的手段,往往和常规心理治疗的流程是逆向运行的。简而言之,心理治疗帮助人们觉察情绪纠葛,疏导情绪。而行骗者则会强化对方内心的痛苦和忿恨,把矛头指向本不应该针对的“敌人”,从而获得受骗方的信任,催化其行为。
2. 宿命论者和孤独
在某些社会文化和社会状态的影响下,也会衍生出一些群体,他们或是对于现实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认知,或是活成了一种孤独的状态,在一个有限的圈子里寻求着大家的认同。
比如,有些人偏向于寻找一些信仰,又有一些人相信缘分和命运。
这些人对行骗者所设下的“局”,有着与他人不一样的解读,对显而易见的风险置若惘然。
另外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如年龄、隔离、孤僻等),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小,以至于无法参照第三方意见来甄别骗局。而且,由于圈子很小,出于对圈子内现有关系的“珍惜”,开始对圈内人别有用心的建议言听计从。
四、行骗者和受骗者永远是对立的双方吗?
从利益角度来看的确如此。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他们达成“信任”的那一刻,双方其实存在过短暂的心态一致——只不过行骗者的面具背后是私欲,受骗者的内心是脆弱和无助。
俗话说“生活就是打怪”。
可以说在多数情况下,生活给你的脸色都不会太好看。因此,当有人忽然对你展开“无私的奉献”或者“超乎寻常的关爱”,而你有感觉自己内心开始没有理由地去信任他的时候,也许你应该展开一些反思。
正视自己的矛盾和脆弱,保持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寻找专业的人解决专业的事……生活还是要靠自己,才能变得更好。
标签: 容易被骗 骗子的攻心术 自恋人格特质 依赖型人格 对立的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