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业者说丨金字招牌如何换来理想职业-头条
名校、留学背景对于应届大学生来说是块金字招牌,但若要让其成为成功求职路上的催化剂?要做的还有很多……
讲述人:黄浦区就业促进中心陈嵘
(资料图片)
陈嵘(左三)做就业政策宣讲
2022年,小叙终于踏上回国之路。7年前,高中毕业的他独自离开家乡去求学,经过努力,在国外某著名大学取得金融专业本科学位、商业数据分析专业研究生学历及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在咨询公司有过实习经历,有数据工程师、项目助理和某国际产业联盟秘书处研究员等实习机会,能够熟练运用各类数据分析软件。同时,还获得了心理咨询、婚姻感情咨询、心理催眠师等高级证书。回国之后,他踌躇满志,希望凭借自己名牌大学的出身和良好的实践经历,获得在外企、知名企业从事金融或数据分析的工作机会。
小叙是在母亲陪同来到职业指导窗口的,看上去情绪很低落。经过询问,小叙说,本以为自己找工作不难,但应聘的日子里,共投出个人简历30多份,绝大部分面试均以失败告终。唯一一次录用只工作了不到一个月:“我过于优秀,受到了直属领导的排挤,被迫离职。”
我询问了小叙短暂的工作经历,以及最近都应聘了哪些企业、岗位?去了哪些公司面试、怎么回答面试官的问题?并且发现,小叙在自我认识、求职心态、求职定位上存在一定偏差。由此,我给小叙提出几个建议:
第一,学校和企业对于一个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学校教的处事和学习的方法,注重塑造有自我价值的学生;企业讲究效益和效率,即便是新鲜血液,也会要求实际工作结果,个人价值要通过实际业绩来体现。小叙认为名牌大学能够保障就业,但现实中,名牌大学并不是被企业认同和给与岗位的唯一考量。
第二,社会实践与实际工作经验有所区别。一般公司不会将重要工作交给一个实习生,实习属于浅尝辄止,接触业务不深。衡量标准方面,实习企业会对学生有一定的恭维客气,实习评语并不能真正反映工作能力,而工作企业完全以社会人的标准来衡量,要求更高。小叙面试时津津乐道其在国外知名企业的实习经历,未提及实践给自身带来的积累。面试官很难认为小叙能胜任岗位。
第三,理性看待期望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要为从学生转为社会人做好充分准备,其中包括一个初步的个人发展计划,需要明确如何一步步稳定发展和设计职业生涯。对于小叙而言,紧紧围绕职业目标,哪怕从相对知名度较低的企业、从相对基层的岗位做起又何妨?积累有益的工作经验、争取有用的岗位资历,我想这才是应届大学生努力破局的关键。同时,建议小叙也在面试过程中,要清晰地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告知企业。
最后,建议小叙尽快了解国内的促进应届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服务政策和举措。就业见习也是个很好的选择,特别作为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如果错过了国内校招的最佳时机,那么就业见习可以给我们带来相关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与企业的磨合。
小叙认真聆听了此次职业指导,离开时从他和他母亲的脸上,重新看到了自信,这种自信和收获的喜悦,相信比他学成归国的时候更进一层。我和小叙互加了微信,并且约好,时刻保持联系,共同走好求职之路。
标签: 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