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这两个老小区的首批加装电梯启动建设了-百事通
近来,让周家桥街道锦屏居民区不少居民高兴的事,便是锦阳小区7号楼、9号楼以及民生里6号楼、12号楼加装电梯的启动建设。作为两个小区的首批加装电梯,它们也承载了居民区党总支以及居民们共同的期待。
居民区搭建沟通之桥
【资料图】
锦阳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典型的老公房小区,共有22个楼栋,居住了1000多名居民,老人和租户的占比较高。小区的房型很有年代感,其中12个楼栋一楼住户的大门面朝小区通行道直接打开,这也造成了加装电梯地理位置上的“先天不足”。
即便如此,锦屏居民区还是探索出“沟通会+点对点解释”民主协商渠道。居委会干部们利用下班时间,邀请居民代表、物业、加梯代建公司三方召开加梯协调会,从方案设计到资金分摊,再到流程审批,为居民答疑解惑。
而面对楼内反对的声音,居委会干部也会争取上门做沟通,“每个居民都有自己的诉求和考虑,所以出现不同的声音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些居民的真实想法以及他们的需求,分类施策。”锦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洁告诉记者。
有一户居民,因为要在楼栋下的停车位给新能源电动车充电,而加装电梯的位置刚好影响到他。为此,居委会干部陪同居民与华阳物业沟通协商,最终为该居民协调了相对固定且可以充电的停车位,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为彼此进行有效沟通打开了一扇大门。
陈洁表示,居民的工作急不得,不能“一刀切”,也不能“短平快”,要用心、用情、用智,当居民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需求得到满足、意见得到尊重,加梯的工作也就顺畅了。
牵头人用真情换来居民签约
一边是居民区搭建沟通协商的桥梁,而另一边,加梯小组也在推进加梯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9号楼楼组长、居民心中公认的“热心肠”刘桂芬阿姨,便是促成所在楼栋加梯的“核心”人物。
“我们楼里有一位90岁的独居老人,因为腿脚不好不太下楼。一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他跟我说,真希望能够乘上电梯上下楼,当时听了心里酸酸的。”刘桂芬告诉记者。
因此,加装电梯意见征询一开始,刘桂芬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当起加梯牵头人,还不厌其烦地做居民意见征询、政策解释工作,打消居民的顾虑,帮助大家一起算好加梯的“经济账”。
因为9号楼中有近一半都是租户,为意见征询带来了难度,刘桂芬并没有因此放弃,始终用真诚和耐心与房东沟通。
“我们有一个邻居,他住在浦东,要把这里的房屋出租,所以他就把家钥匙交给我,希望有人看房时,我能帮忙开开门。”在这期间,每天上门看房的人不下10个,刘桂芬时刻候在家等着,即便出去买东西也是速去速回。“那户居民的房子很快就租了出去,他也非常爽快地把加梯费用交给了我。”
还有一户2楼居民,老人原本是打算搬到儿子家居住,对于加装电梯的态度淡然。然而在一次突发的险情中,正因为刘桂芬的及时出手,解除了老人家中的火灾隐患。事后,老人的儿子不仅连声感谢,还主动提出把9号楼加装电梯的费用转给刘桂芬。
用心、用情换来邻里间的信任与支持,也让9号楼的加梯工作水到渠成。
“我们希望把4部来之不易的加装电梯打造成居民区的样板,撬动更多居民的加梯信心,让居民的‘加梯梦’步入快车道。”陈洁说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