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卫镇:数“治”管理,细“治”入微-世界今热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金山卫镇,在“网格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出“微格治理”工作法。从“网格”到“微格”, 金山卫镇走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治理转型新路。
细“治”入微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金山卫镇地处金山西南部。10年来,随着金山南部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变身产业工人、城市居民,这一转变也给动迁安置社区的管理带来了全新挑战。再加上外来流动人员较多,社区管得好不好、服务是否周全,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资料图)
金山区金山卫镇党委书记周兵说:“过去我们的基层治理面临很大的难题,一方面是本地村民的管理,另一方面是来自人口结构复杂带来的融合发展困难。而治理主要面临着4个问题——管不到、管不好、管不住、没人管。”
针对本地村民的管理,金山卫镇塔港村自2013年起,开创了“两个六点半”工作法,即村干部早上六点半“进茶馆”、晚上六点半上“广场舞”,利用这“两个六点半”,在村民最集中的休闲场所,听民意,解民忧,在与村民闲话家常的聊天中发现并解决农村治理问题。
面对域广人多、村居类型复杂的现状,金山卫镇创新设置“微格治理”工作法,并从党建、数字、人才和制度四个方面持续赋能。目前,全镇23个村居均建立了金字塔型的“村(居)-网-格-埭(楼组)-户”五级架构体系,划分了536个微格。基层工作细“治”入微,将服务细化至“微格”,让居民在精细化服务中获得幸福感、归属感。
数“治”管理,赋能村镇微格治理
细致到户的“微格治理”工作离不开数智化平台的助力。在金山卫镇星火村智慧村庄指挥大厅里,一块智慧大屏让疫情排查数据、房屋人员信息、商铺管理、村务公开信息等一目了然。“智慧村庄”数字平台的赋能,让基层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户,具体到人。
“镇里通过微格化治理中的‘一平台’‘两端口’‘N场景’,对于乡村的流动人口基本能做到实时掌握。”周兵说,“一平台”是指在可视化智慧大屏的基础上,进行治理功能、模块的创新叠加,以便统一调度。“两端口”是指前端数据与后端全部打通,管理的“大屏”和老百姓的“小屏”相连,为住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N场景”是诸如共享停车位、隔空线上喊话、物业维修等网格智能应用场景。实现花“最少的时间”办“最好的事情”“最快的事情”“最多的事情”。
在星火村,每家每户门前都张贴了一个“住所码”,所有来沪离沪人员扫描该二维码登记信息,该系统与大数据部门对接,实时掌握村域动态,查看疫苗接种、核酸检测记录。同时,村民还能够扫码上传所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提高职能部门治理的精细化和服务群众的精准化水平。通过“以房管人”的新村民管理方式,真正解决了外来人口“管不到”“管不好”的问题。
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
“技术再发展,也需要人来操控,基层治理离不开人的参与。”周兵表示,基层治理既要管理又要服务,“数字赋能”和“人才嵌入”的结合,才是基层治理的常胜法则,人的参与、人的情感维系非常重要。
在金山卫镇每一个微格内,都有由党员、楼组长、志愿者组成的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既是网格的“宣讲员”,又是“示范者”,还是“贴心人”,他们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如“啄木鸟”般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和反馈,让“管不住”“没人管”的问题迎刃而解。
周兵表示,除了由村居“两委”班子、支部党员、在职报到党员、条线干部、三支队伍、群众骨干等组成的常态化的“微格党群服务队”外,还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聘请了专家学者担任基层治理工作专家智库成员,为乡镇基层治理出谋划策,推动各方力量带“智”入“格”。
“管理是单向的,治理是双向的。”周兵说,“为了更好破解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金山卫镇的很多乡村还实行了‘积分制’,老百姓可以用积分来兑换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等,激励引导群众在社会治理中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真正提升群众参与‘微格治理’的积极性。”
在不断的实践创新与探索中,金山卫镇探索出了纯农业村、城乡接合区域、城市居民区等样态丰富的基层实践模式。全要素赋能“微格治理”法,叠加“一村一模式”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数字化治理模块,用“更小微格”打开基层治理“更大格局”。
金山区委书记刘健表示,基层治理要立足区域特点,奋力探索实践符合实际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要坚持党建引领、民生导向、平急转换和数字赋能,更好实现集成治理、精准治理、高效治理,努力构建符合实际的基层治理体系。要坚持齐抓共管,充分凝聚各方协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合力。要强化责任落实、强化赋权减负增能、强化基层队伍建设,以强大合力高质量推动各项工作。
标签: 金山卫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