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存列车,地上盖“小城” 国内首个市域铁路地下停车场TOD综合开发项目加速跑-天天日报
(相关资料图)
地下是市域铁路列车停车场,多座高楼在加了“盖子”的停车场上平地而起,独特的空间组成正在上海成形。近年来,随着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理念兴起,不少城市开始建设轨道交通上盖项目,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在公交、轨交站点等周边,结合商办、居住等业态进行综合开发,打造城市中的一座微城。作为国内首个市域铁路列车地下停车场TOD综合开发项目,目前,虹桥商务区申昆路停车场及上盖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记者了解到,申昆路项目属于全国首例,无论设计还是建设都没有先例可循。项目位于交通枢纽地带,北面紧邻虹桥交通枢纽,西面毗邻已建成的华翔绿地,处于机场联络线、嘉闵线等的交叉节点,总建筑面积超50万平方米。特殊的地理方位,决定了停车场必须移至地下,避免大规模占地打断主要交通脉络,从而最大化激发地上空间价值。
施工企业介绍,申昆路项目空间结构要比常规房建或单纯的地铁车站更加复杂。以其主要标段,由上海地产投资、虹瀛置业代建的“机场联络线申昆路停车场及虹桥商务区申昆路片区III-G03D-02地块上盖综合开发工程”为例,它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总建筑面积约18.2万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为国内首个市域铁路地下停车场,可满足市域铁路列车存车洗车、日常养护等需求。内部共设置20条存车线,其中机场线6条,嘉闵线14条;地上有1栋8层综合楼,与公交配套用房整体合建,2栋9层办公楼和裙房及配套停车场。
建设者们是在摸索中前行,首先要培养“TOD思维”,从国外优秀的开发案例中学习借鉴好的施工管理经验。隧道股份上海路桥现场负责人黄业介绍,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要“向前一步”,提前介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参与深化设计,为项目顺利推进及后期开发运维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走进工地,提高管理效率规避隐患。“我们把人、机、料、法、环五个生产要素进行智能管理,确保安全受控、质量可靠、进度可控。”黄业说。比如,工程涉及超大基坑群建设,需要投入规模庞大的人员和设备,如何有效管理成为难点。
工地结合“智慧工地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完善近千人安全教育、进场实名制和日常管理。AI识别行为管理系统,更智能地对施工人员支撑行走、临边防护进行识别,可做到施工安全全面监控;同时,基坑变形也更直观,现场位移监控数据实时回传,与BIM模型点位匹配,施工预警“一屏到底”。
申昆路项目集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中运量公交、商务社区开发多功能于一体,是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五个新城”综合交通体系框架重要枢纽工程,也是长三角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战略的又一重要联通项目。目前,地下停车场及上盖项目的总体建设进度已推进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