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吴迅中学:如何上好班会课——源于学习生活,培养幸福能力
2月27日吴迅中学青年教师成长坊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活动,由领航教师于晓莉老师为青年教师们带来主题为《如何上好班会课》的讲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先于老师和大家分享了班会选题的方法。于老师强调班会课应该立足本班实际,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明确班会具体目标。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多留心观察,进行思考和系统梳理。在设计班会时,班主任应该尽量选择贴合学生的词语,为班会起一个适当的标题,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心灵。除了讲解方法外,于老师还分享了优秀班主任课例,生动形象地讲解了班会课的设计过程。
于老师还指出在选取课程资源时,班主任应该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资源来组织课堂。资源选取要紧扣主题,要有代表性、层次性和层次递进。
在挖掘素材方面,于老师建议班主任应遵循“宜少不宜多”、“宜浅不宜深”的原则,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碰撞思维,使思想教育落于实处。于老师举了自己所设计的《今天你吃对了吗》一课为例,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从日常生活挖掘素材来设计班会课的思路,还与大家探讨了进一步挖掘主题的思路。
关于班会课的形式,于老师也分享了多种可能,比如通过各类实践活动等调动学生参与。这也对班主任课前的工作提出了要求:班主任在课前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情况,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做好教学设计。
班会课的成果除了水到渠成外,也需要教师的有意识巩固。于老师强调班主任要善于总结提炼、“借题发挥”,还要做好追踪教育。班会成果的巩固还离不开班委会和每位同学的努力,于老师向青年教师指出,建立好监督机制也是深化班会成效很重要的一环。
最后,于老师寄语青年教师:“生活即教育”,班会课源于生活,班主任要用心育人,重视幸福能力的培养,要利用班会课指导学生成为幸福的人。
本次青年教师成长坊,德育处邱主任也寄语青年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三种关系的培养,即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重视自身和同事、家长、学生的关系发展,和学生共沐德育,共同成长。
讲座体会
盖苹苹:
班会课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阵地,也是师生交流的平台。今天听了于老师的讲座后,受益匪浅。让我更好认识到班会课在选题、选资源、挖素材、多形式以及固成果方面的具体细节。班会课的主题一定要立足于本班的问题,班主任要多走动多沟通,以本班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进行分析整合,层层递进,深入挖掘,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学生的参与,多想多说多反思。生活即教育,班会课源于生活,更是一门活的课程,作为班会课的指导者要用心育人,让自己的班会课可以指导学生成为幸福的人。
张蕊:
班会课是班主任老师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指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听完于老师的讲座后,让我对如何筹备开展以及巩固一节班会课的成果的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由于班级具有独特性,需要立足本班实际情况,及班级问题提出具体目标。综合日常素材,进行整合,设计班会活动时,需要注重层次性,以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于老师还提醒到,班会课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中,课后的跟进,班委的落实执行需要关注。班会课源于生活,是一门活的课程,作为班会的指导者,需要关心学生,善于抓住适当时机,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孙婧:
班会课是班主任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于老师从多角度为我们青年教师分析如何上好班会课。课前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聊天了解班级情况,立足本班的实际情况,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课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多多发表个人意见,在做中学在做中悟。课后,需要追踪教育,时刻掌握学生的动态。一次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班会课往往会给孩子们稚嫩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终生美好的回忆,起到课堂教学中难以起到的作用。
唐璐敏:
班会课是指导学习成为幸福的人,于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生活即教育”,让我感触良多。班会课的主题和标题的确定都源于班级的实际情况,所以与班上同学的谈话交流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不仅可以了解班上的实际情况,也更了解学生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这样制定班级主题更加有针对性,也更贴近学生生活。在与学生交流的方方面面中,都是班会素材的最生动的案例,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借此机会,引申扩展,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运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班会课真正成为一门活的课程!
奚兆晨:
一节有效的班会课能够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于晓莉老师的讲座从选题、选资源、控素材、多形式、固成果五个角度出发,让我对“如何上好班会课”这一问题有了更清晰完整的答案。教师需要从学生生活中观察并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立足本班实际进行教学设计,于老师以“学生吃泡面”为例,班会课后不仅使学生明白垃圾食品的危害性,更增强了学生自控、自律的意识,层层递进,使内容得到升华。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在课堂中对学生点拨、启发并总结,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提供幸福的实践体验,促进学生德育发展。